山东理工大学"织梦山东,丝旅新生"社会实践团围绕生丝、纺丝等丝绸生产核心工艺,在刘舒、王邵芳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第二工厂开展为期一天的专业实践。本次实践以"传统工艺现代化转型"为主题,通过实地参观和现场体验几个环节,让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丝绸制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在生丝车间,车间技术负责人向实践团成员详细讲解了生丝工序的技术要点,生丝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织造效率和成品质量,企业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对生丝过程的精准把控。实践团成员观察到,企业的现代化生丝设备通过激光传感器实时监测丝线张力,自动调节生丝速度,与传统工艺相比,生产效率提升近5倍,瑕疵率控制在0.3%以下。

在纺丝车间的技术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看到在宽幅剑杆织机纺丝区,企业购进的意大利进口织造设备幅宽达3.6米,每分钟投纬超过300次,配合电子提花系统,可以精准织造复杂图案。同时实践团成员还注意到,通过物联网技术,每台设备都接入了智能监控系统,实时采集运行数据并进行分析优化。企业通过将传统丝绸工艺与现代智能制造进行结合,并采用数码提花技术精准还原传统纹样,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传统工艺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在随后的实践环节,实践团成员分组进行了工艺体验。在车间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开始学习设备操作,尝试设计简单的提花纹样以及成品面料的特性展示。这种全方位的实践模式,让每个实践团成员都能从自身角度深入理解丝绸制造的具体细节。


在第二工厂的实地探访中,实践团成员们见证了丝绸制造业的华丽转身。企业创造性地将物联网感知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与传统丝绸工艺完美嫁接。这场由智能制造引领的产业变革,正在重新定义这个千年传统行业的面貌。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丝绸制造的现代化进程,更认识到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创新价值。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模式,为培养新时代纺织人才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