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山东理工大学鲁泰纺织服装学院"织梦山东,丝旅新生"实践团深入日照丝绸产业一线,开展为期一天的深度调研。通过200份有效问卷和30场专业访谈,团队系统梳理了当地丝绸产业现状,为策划书中提出的"品牌传播+活态传承+文旅融合"三重驱动模式积累了重要数据支撑。
市场调研:传统渠道的现代困境
在日照海曲丝绸城,实践团采用"跟踪观察+问卷调查"的方式,精准捕捉消费行为特征。数据显示:72%的消费者会查看产品标签,但最终购买率仅23%。"当价格超过800元时,成交率显著下降。"纺织工程专业队员分析道。这一发现印证了策划书诊断的"产品附加值不足"问题,为后续制定差异化定价策略提供了依据。
品牌认知:亟待突破的传播瓶颈
调研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品牌认知度低下。在受访的95后消费者中,68%不知道日照产丝绸,知晓者中82%认为产品"传统老气"。"这验证了我们策划书中'品牌年轻化传播'的必要性。"团队负责人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融入日照灯塔等地域元素的文创产品更受青睐,这与项目规划的"文化IP打造"思路高度契合。
智能转型:科技赋能传统工艺
在日照华锦丝绸厂,实践团详细记录了智能化改造成果: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控18项生产参数,效率提升40%。"但设计人才断层严重,90后设计师仅占8%。"这一发现呼应了策划书"技艺传承断层"的预警。团队采集的生产数据将直接服务于正在开发的"云织坊"数字平台。

创新实践: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调研发现,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与当地企业共建的"丝绸创新实验室"成效显著。通过"双导师制"培养的设计人才,毕业后留企率高达75%。"这种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正是我们策划书'教育传承基地建设'章节的重要参考。"指导老师指出。团队详细记录了实验室的课程设置、实训方案等内容,为后续在周村推广类似模式积累经验。
调研结束后,团队立即展开数据建模工作。"日照案例证明了传统工艺现代化转型的可行性。"队长表示。在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这群纺织专业学子正用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续写着丝绸之路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