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淮安8月11日电2025年8月11日,天津中医药大学刘欣冉同学与江苏师范大学孙瑗璐同学回乡赴淮安市救助管理站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两位同学跟随“益路同行”淮安市救助管理站暑期实践团,通过深入参与救助管理站的日常工作及街面巡查,全面学习了社会救助业务工作流程,跟随工作人员冒着高温酷暑走上街头,耐心劝导街头流浪人员进站接收救助,对不愿进站的流浪人员为他们发放矿泉水、风油精等消暑纳凉物资,为受助人员送去夏日的温馨关怀。通过参与具体救助业务,深刻体会到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意义与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
在淮安市救助管理站杨科长的指导下,两位同学首先参观了站内接待区、生活区、心理疏导区等功能区域,详细了解救助政策与工作规范。随后,她们系统学习了前台接待、救助热线接听、档案整理与信息录入等业务流程,亲身参与受助人员的信息登记与数字化建档工作。"接打每一个救助电话都是一份期盼,每一份档案都关系着一个鲜活的生命,"刘同学表示,"这不仅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更需要极大的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
其次,两位同学跟随淮安市救助管理站范科长前往延安路高架桥沿线开展"夏季送清凉"街面巡查。她们为临时生活在桥下的流浪人员送去矿泉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资,并耐心劝导街面流浪人员接受站内救助。通过此次实践,两位同学对社会救助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孙同学在活动结束时表示:"这次经历让我明白,社会救助不仅是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更是给予困境中的流浪人员重拾希望的勇气。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当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用温暖行动传递正能量。"淮安市救助管理站崔士云站长对两位实践期间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年轻人充满热情且心思细腻,她们的参与为我们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关系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和人格尊严。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学习体验,更是一堂生动的社会责任教育课。两位学子用脚步丈量民生温度,用行动诠释青年担当,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投身社会服务、贡献青春力量的坚定决心。未来,淮安市救助管理站将继续搭建实践平台,让更多的青年学子参与进来,在社会救助业务工作的一线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多作贡献,让青春力量在家乡建设中绽放光彩。(通讯员 刘欣冉 范兰欧 杨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