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26日,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聚蜀地青耕良川”暑期实践团赴四川省成都市、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多处乡村振兴示范地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在川蜀文明大地上观振兴新貌,在田间地头访产业发展,在基层座谈交流中悟实践民生,引导青年用脚步丈量乡村田野,在乡村振兴征途中践行使命与担当。
实践团在成都市新津区天府农业博览园,走进中华农耕文明馆,深刻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走进天府农博园孵化中心,探寻现代农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本。在成都市太和镇永丰村稻浪翻涌的千亩高标准良田边,循着总书记足迹重走自然农业及红色文旅融合的“感恩之路”,身临其境的感受“粮音”、“粮田”。实践团还与永丰村达成共识,签约共建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双方资源进一步加强校地协作交流。
实践团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田坝村,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文旅学院的“乡野星芒实践队”共同参观红军长征礼州会议会址,在“挺进礼州、军情连连、礼州会议、情深意长”的展陈脉络与青年党员讲述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重温伟大长征精神。对话村中老人,在其口述记忆中了解当年长征过程中军民一家亲的温情故事。
实践团一行来到攀枝花市,走进攀枝花芒果“家庭农场”、田园果业专业合作社、芒果种植示范区、出境水果包装厂、零添加深加工工厂,在参观走访、座谈交流、实地采摘中深入挖掘芒果产业发展优势。实践团成员变身“云端助农人”,以青年力量架起“助芒”直播间拓宽销路,带货卖出近2000斤芒果,用北化青年力量为农产品插上“云翅膀”。
实践团辗转千里奔赴4处乡村振兴示范点,围绕农旅融合模式、“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等主题开展多场座谈交流,探寻乡村振兴发展样板。协同挖掘红色精神、民族文化、非遗传承等资源赋能乡村振兴,以系列实践活动串联起“学习-转化-落地”的乡村振兴链条,牢记殷殷嘱托,厚植爱农情怀,以青年力量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