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阳光洒满张元小学,一场暑期素质课外拓展班结课汇演热烈开场。河南科技大学“三下乡”实践团携手孩子们,用舞台上的精彩,为这段推普筑梦的暑期时光画上圆满句点。
汇演伊始,实践团成员身着统一蓝色队服,在台前深情演讲。他们回顾暑期推普授课的点点滴滴,从晦涩字词教学到快板韵律打磨,从课堂上的认真求知到排练时的相互鼓励,把对孩子成长的欣慰、对乡村教育的热忱,都融进话语里。背景中“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晋音兴乡,推普筑智’实践团”的旗帜,在微风里轻轻扬起,见证这段双向奔赴的支教旅程。
图为实践团成员演讲,回顾推普实践点滴,背后旗帜见证青春担当
紧接着,快板节目热闹登场。孩子们手持快板,跟着节奏清脆叩响。“打竹板,响连天,我们来把知识传……”稚嫩童声合着竹板韵律,把推普知识、乡村新貌编排成生动唱词。从最初握不稳快板的生涩,到如今台风稳稳、节奏精准,每一下敲击,都是暑期练习的成果见证,也让传统曲艺与推普实践奇妙融合,台下掌声随着快板声起伏。
图为孩子表演快板,竹板轻响传递知识,展现推普实践成果
朗诵环节,是整场汇演的温情篇章。孩子们整齐列队,捧着诗文,用清澈嗓音诵读。或歌颂祖国山河,或抒发青春理想,字句里既有对文学的初悟,也藏着实践团教导时的耐心。后排坐着的小同学,仰着脑袋认真聆听,实践团成员站在两侧,目光满是欣慰——这不仅是一场朗诵,更是知识传承、梦想传递的具象呈现,让推普成果在诵读里落地生根。
图为孩子与实践团成员共同朗诵,童声与青春声交织,传递知识温度
这场汇演,是推普实践的成果展演,更是青春与童真的共鸣。实践团用创意搭建舞台,孩子们用努力点亮光芒,把“三下乡”的意义,写进每一个节目、每一次互动里,让乡村暑期因知识传递热烈,因文艺绽放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