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7月17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跃而声・跃响广师”志愿服务队为期十天的三下乡活动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依托该校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的专业优势,结合国家级大创《“紫韵AI・创艺乡教”—AIGC赋能河源紫金乡村音乐教育计划》项目内容,在多个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图为义教组与孩子们的合照)
在公益义教方面,服务队为孩子们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特色课程。课程涵盖唱歌、声势律动、音乐创编、舞蹈等艺术门类,以及植物拓印、蜡染等非遗传承课程,还有画脸谱、心理绘画、武术等多元内容。
在非遗传承类课程中,孩子们亲身体验蜡染、植物拓印,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创意手工与脸谱绘画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曼陀罗绘画、音乐创编、声势律动等艺术表达类课程,助力孩子们释放情感;红色教育课程通过故事讲解、红星制作、红歌传唱,让红色基因得以传承;舞蹈、儿童戏剧表演提升了孩子们的艺术表现力与协作力,跆拳道训练则起到了强健体魄、塑造品格的作用。这些课程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与艺术感知中,深入触摸文化根脉,有效激发了他们对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这些课程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与艺术感知中,深入触摸文化根脉,有效激发了他们对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图为调研组与传承人丘雪云的合照)

通过调研,团队不仅深切感受到传承人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从主动开展公益教学、潜心整理曲谱,到推动山歌海外传播、大胆尝试形式创新,更明晰了客家山歌传承面临的挑战与突破方向,为后续助力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与实践思路。
新媒体组在活动中肩负着记录活动全程、传播义教风采与客家文化的重要使命。他们围绕公益义教活动、红色文化传承及客家山歌传承等内容,通过拍摄照片、剪辑短视频、撰写推文等方式,多维度呈现活动亮点。镜头下,孩子们在蜡染课上的专注、红歌传唱时的激昂,以及客家山歌传承人的动人故事被一一记录。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此次三下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基层孩子带去了知识与欢乐,进一步促进了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让志愿者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与成长。今后,广师大音乐学院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社会实践为重要载体,引导师生在文旅推广、非遗文化保护、美育义教等实践中锤炼本领,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实际效能,为广东实现“两个走在前列”目标持续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