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薪火相传处,实践正青春——“曲园七秩,薪火承韵”实践团

    2025-08-21    阅读:
    来源:王艺霖
  “曲园七秩,薪火承韵”实践团自启程以来,每一步都镌刻着团队协作的深刻印记,每一刻都彰显着对使命的执着坚守。七月初的工作推进会议上,明确的分工如同精准的齿轮咬合,驱动着各项任务有条不紊地逐步落地。这个充满朝气的年轻团队,在实践筹备的征程中,深刻感悟责任之重,于协作共进的浪潮里,收获成长的硕果,“薪火承韵”的信念,在每一个细节中悄然生根、茁壮成长。
  
  分工协作:汇聚团队磅礴之力
  
  团队的力量,在标识体系的精心搭建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队徽设计之时,成员们围坐一堂,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曲园的标志性建筑、七十载的岁月留痕与青春的蓬勃气息,在他们手中反复交融。十余次方案的推翻重来,没有磨灭他们的热情,反而激发了更多的创意。最终,一幅凝聚着集体智慧的图案跃然而出,飞檐与数字“70”相得益彰,仿佛是几代曲园人接力奋进的生动写照,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与未来的期许。
  
  明信片制作环节,素材组的成员们化身为时光的捕手。他们翻遍百余张原创影像,从晨光熹微中静谧的教学楼,到深夜实验室里明亮的灯光;从春日里如诗如画的紫藤花瀑,到冬日里银装素裹的未名湖畔,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曲园的独特记忆。每一张入选的照片,都经过了集体的热烈讨论。“这张能淋漓尽致地体现曲园浓厚的学术氛围”“那张更能生动展现学子们的青春活力”,不同的视角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最终达成共识,为明信片注入了丰富的情感与内涵。
  
  实践责任:传递青春神圣使命
  
  实践队的每一项任务,都紧紧围绕着“传承”这一神圣的主题。宣讲组在筹备高中宣讲时,为了让校史故事更加动人心弦,成员们踏上了寻访之旅。他们走访了十位老教师,用心聆听那些藏在岁月褶皱里的办学往事:建校初期的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日新月异,新时代的创新突破、勇攀高峰……这些珍贵的故事被精心融入PPT中,与学科特色、学子成长经历相互交织,成为了最鲜活、最具感染力的宣讲素材。“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地念稿子,要让学弟学妹们真切感受到曲园的温度。”这是宣讲组始终挂在嘴边的话。为此,他们反复模拟宣讲场景,精心调整语言风格,只为让青春的声音更具力量,将曲园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采访组在筹备拍摄计划时,将镜头对准了校园里的不同群体。坚守讲台三十年的老教授,用知识的火种点亮了无数学生的梦想;返乡创业的优秀校友,以拼搏的精神书写着人生的华章;在国际赛事中获奖的青年学子,用智慧和汗水展现了曲园的风采。“七十年的故事,藏在每个人的经历里。”他们带着设备,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提前踩点确认路线,反复核对采访提纲,将“安全第一”的原则贯穿到每一个环节。提前报备出行计划,与受访者提前沟通采访边界,这些细致入微的准备,不仅是对实践工作的负责,更是对“薪火承韵”这份神圣使命的敬畏与担当。
  
  成长收获:锚定前行光明方向
  
  从会议桌上的规划蓝图,到逐步成型的实践成果,团队在一点一滴的推进中,深刻领悟了实践的意义。起初,面对繁杂如麻的任务,有人会手忙脚乱,仿佛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但在“分工不分家”的默契氛围中,大家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设计组在创意卡壳时,文字组及时伸出援手,帮忙提炼核心理念;宣讲组遭遇瓶颈时,采访组分享的动人故事为他们带来了新的灵感。这种相互扶持、相互托举的温暖,让“薪火”不仅仅是传承的符号,更成为了团队内部源源不断的流动力量,激励着每一个人勇往直前。
  
  成员们常常感慨,参与这场实践,就像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成长课”。它让大家明白,所谓“传承”,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认真对待每一份素材,精心打磨每一页PPT,用心拍摄每一个镜头;所谓“责任”,并非沉重的负担,而是将安全铭记于心,把团队扛在肩上,将使命落实到每一个细微的行动中。
  
  如今,“曲园七秩,薪火承韵”实践队的脚步依然坚定地向前迈进。那些共同熬过的夜、激烈讨论过的方案、精心守护过的细节,都成为了团队成长路上最珍贵的注脚。在传承曲园精神的漫漫征途中,他们正以青春之名,用实践之行,让薪火永不熄灭,让初心闪耀光芒。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