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薪火相传处,实践正青春——"曲园七秩,薪火承韵"实践团

    2025-08-23    阅读:
    来源:王艺霖
  "曲园七秩,薪火承韵"实践团如一支燃动的火炬,自启程之日起,便以团队协作之光照亮征途,以使命担当之火温暖岁月。七月初的工作推进会上,精准的分工如同琴弦上的和鸣,驱动着各项任务在时光的琴键上奏响有序的乐章。这支朝气蓬勃的青年团队,在实践筹备的沃土中深耕责任,于协作共进的春潮里收获成长,"薪火承韵"的信念,如春芽破土般在每个细节中悄然舒展。
  
  一、分工协作:聚团队星火,铸就辉煌之基
  
  团队的力量,在标识体系的匠心雕琢中绽放异彩。队徽设计时,成员们围坐成思想的圆桌,让曲园的飞檐斗拱与数字"70"在创意的熔炉中交融淬炼。十余次方案的推倒重来,非但未熄灭热情的火焰,反而让智慧的火花愈发璀璨。最终定稿的队徽,飞檐如展翅的凤凰,数字似奔腾的江河,共同勾勒出七十年曲园人接力奋进的壮美画卷。
  
  明信片制作环节,素材组成员化身时光的画师。他们遍览百余帧原创影像,将晨光中的教学楼定格为知识的灯塔,把深夜实验室的灯光编织成梦想的星河;让春日紫藤化作诗意的瀑布,使冬日湖畔凝成晶莹的乐章。每张照片的遴选都历经集体审议:"这幅能听见书页翻动的沙沙声""那帧可触摸青春跃动的脉搏",不同视角的碰撞激荡出共识的涟漪,为明信片注入曲园独有的精神基因。
  
  二、实践责任:传青春火种,奏响时代强音
  
  实践队的每项任务,都紧系"传承"的基因链。宣讲组为让校史故事直抵人心,踏上寻访老教师的时光之旅。十位耄耋教育者口中的办学往事,如珍珠般串起建校初期的筚路蓝缕、改革年代的破浪前行、新时代的创新腾飞。这些珍贵记忆被精心嵌入PPT的每个转场,与学科特色、学子成长交织成三维立体的精神图谱。"要让学弟学妹触摸到曲园的温度",宣讲者反复打磨每个语调,调整每处停顿,让青春的声波携带文化的基因穿越时空。
  
  采访组将镜头对准校园的生命群像:三尺讲台上坚守三十载的银发教授,创业浪潮中劈波斩浪的校友先锋,国际赛场摘金夺银的青年学子。他们背着设备走遍校园经纬,提前规划拍摄路线如将军排兵布阵,反复推敲采访提纲似匠人雕琢美玉。将"安全第一"刻入每个行动坐标,提前报备行程如信使传递和平,明确沟通边界似琴师校准音律,这些细致入微的准备,是对"薪火承韵"使命最虔诚的朝圣。
  
  三、成长收获:明前行航向,共绘青春长卷
  
  从蓝图到硕果的蜕变过程中,团队在实践的熔炉里淬炼真知。初遇繁重任务时,有人如迷途的雏鹰,但在"分工不分家"的温暖巢穴中,逐渐展翅翱翔。设计组创意受阻时,文字组送来思想的钥匙;宣讲组表达困顿时,采访组的故事化作灵感的清泉。这种相互托举的生态,让"薪火"成为流动的能量场,在团队血脉中奔涌不息。
  
  成员们深切体悟:实践是青春的炼金炉。"传承"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对每个素材的精心甄别,对每页PPT的千锤百炼,对每个镜头的精益求精;"责任"不是枷锁,而是将安全意识化为本能,把团队荣誉视作生命,让使命担当融入呼吸。
  
  此刻,"曲园七秩,薪火承韵"实践团仍在续写新的篇章。那些共度的星夜、激辩的方案、守护的细节,都化作青春年轮里最璀璨的印记。他们以青春为笔,以实践为墨,在传承曲园精神的壮阔画卷上,让薪火永驻光芒,使初心恒耀星河。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