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探无碍,道暖通行——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探无碍,道暖同行”团队
学校名称: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报告题目: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探无碍,道暖同行”社会实践报告
团队名称: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探无碍,道暖同行”团队
实践时间:2025年7月22日到2025年8月10日
作者:李佩璟
摘要:本次社会实践以“城市盲道无障碍环境建设”为主题,通过在山西省阳泉市、大同市云冈区及上海市奉贤区等多地开展系统性抽样调查,对城市盲道的覆盖率、破损率、占道情况及维护响应等指标进行实地测量与记录。实践共覆盖样本路段60余处,收集有效数据200余组,拍摄照片近百张,依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等国家标准进行合规性评估。结果表明,三地盲道建设普遍存在覆盖率不足、占道现象严重、破损问题突出等问题,尤其以学校、医院、商业区周边为甚。本报告旨在客观反映当前盲道建设的真实状况,为相关部门的规范化管理与后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一、开展实践的原因
无障碍环境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民生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盲道作为视觉障碍者独立出行的基础保障设施,其建设的完整性、可用性与维护情况直接关系到视障群体的出行安全与社会融入。近年来,尽管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与标准规范,但在实际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为深入了解当前城市盲道的真实状况,我们于2025年暑期在山西阳泉、大同和上海奉贤三地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实地调研,通过夜间、午间、下午等多时段抽样,系统记录并分析了盲道的覆盖率、破损情况、占道类型及维护状态。
二、实践内容与方法
(一)实践时间与地点
山西省阳泉市:2025年7月22日 – 8月10日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2025年7月22日 – 8月9日
上海市奉贤区:2025年7月24日 – 8月10日
(二)调研方法
1. 抽样选取:选择人流量较大、具有代表性的路段,如学校、医院、商业区、住宅区周边。
2. 测量指标:盲道覆盖率(盲道实际长度/路段总长度)破损类型与面积(裂缝、缺失、隆起、模糊等)
· 占道类型(机动车、非机动车、设施、井盖等)
· 维护响应情况(是否及时处理)
3. 工具使用:卷尺、相机、记录表、国家标准文件(GB50763-2012、GB50642-2011)。
4. 数据记录:每处样本编号、拍照存档、填写统一表格,后期整理分析。
(三)评估标准
以《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为主要依据,部分医院周边参考《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2011)。
三、数据分析与发现
(一)山西省阳泉市盲道调研结果
1. 覆盖率普遍不达标
所有样本均未达标。例如:
· 北大街路段:77.5%
· 矿务局医院路段:70.6%
· 阳泉市第十一中学附近:0%
· 御康山庄二期:50%
· 桃南中街西河滩对侧:33.3%
2. 破损情况严重
多处出现大面积缺失、裂缝、导向条模糊等问题,紧急程度多为4–5级(最高级)。例如:
· 河神庙路口:缺失90,000 cm²,破损率50%
· 机电工区至四矿口:缺失720,000 cm²,破损率60%
· 少年宫路段:导向条模糊13,800 cm² + 5,400 cm²,破损率21.3%
3. 占道现象频繁
机动车、非机动车、共享单车、井盖、电箱等占道现象普遍。例如:
· 西河滩机动车占道4处
· 半山公馆多处机动车占道
· 双拥街道共享单车占道
· 博思幼儿园电箱栏杆占道1.092 m²
4. 维护响应缺失
所有样本中,未见任何维护记录,响应时间为0,虽符合“3天内响应”的标准,但实质上是无人维护的状态。
(二)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盲道调研结果
1. 覆盖率未公开,抽样覆盖率差异大
大同市未公开整体盲道覆盖率,抽样显示不同路段差异显著,学校、商场周边覆盖率较高,居民区较低。
2. 破损率较低但占道问题突出
破损率多在10%以下,但井盖、共享单车、车辆占道现象频繁。例如:
· 抽样十:居民区井盖占道4,000 cm²,破损率20%
· 抽样十六:理发店毛巾架、汽车占道1,200 cm²
· 抽样二十一:车辆占道800 cm²
3. 规格不统一
盲道砖规格多样,包括30×30cm、20×20cm、10×10cm等,影响使用体验和美观性。
(三)上海市奉贤区盲道调研结果
1. 覆盖率较高但仍未达标
抽样覆盖率多在88%–96%之间,仍未达到100%的标准要求。
2. 问题类型多样
包括设施占道、水泥平台侵入、砖块下沉、裂缝、断点等,类型复杂。例如:
· 幼儿园周边:设施占道、水泥平台侵入、砖块下沉、断点
· 超市周边:机动车占道、水泥平台侵入、裂缝
· 居民区周边:井盖占道、砖块缺失、裂缝
3. 破损率控制较好
除个别点位外,破损率均低于15%,符合≤95%的国标要求。
(五)占道是盲道使用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
1. 机动车占道:私家车、共享汽车临时停放
2. 非机动车占道:电动车、共享单车随意停放
3. 设施占道:井盖、电箱、护栏、水泥墩等固定设施侵占
阳泉半山公馆、御康山庄等处机动车占道频繁;大同抽样中多处出现共享单车、电动车占道;奉贤区也存在多处设施占道。占道率普遍在2%~25%之间,虽数值不高,但实际阻断盲道连续性,影响使用效能。
(六)维护响应机制缺失
在近90个样本中,没有一处在调研期间观察到维护响应痕迹。尽管标准要求维护响应时间≤3天,但实践中未见任何维修、清理或管理行为。盲道一旦破损或占道,长期无人处理,导致问题累积。
(七)地区差异明显
上海奉贤作为一线城市区域,盲道覆盖率较高(平均90.1%),破损率较低,管理相对规范。
山西阳泉作为中小城市,盲道问题更为突出,覆盖率低、破损率高、占道频繁。
山西大同介于两者之间,但设施占道和共享车辆占道问题显著。
四、关于盲道问题总结
通过对三地盲道建设情况的系统调研,发现以下共性问题:
1. 覆盖率严重不足:除极个别路段外,盲道覆盖率均未达到100%的国家标准,学校、老旧小区周边尤为严重。
2. 破损与老化问题突出:尤其是导向条模糊、砖块缺失、裂缝等问题,影响使用安全。
3. 占道现象普遍:机动车、非机动车、市政设施、商业物品等占道行为频发,盲道实际可用性低。
4. 维护机制缺失:尽管多数点位“响应时间”合规,实则为无人维护状态,缺乏常态化管理。
5. 标准执行不一:不同区域盲道砖规格、铺设标准不一致,影响整体美观与使用体验。
五、实践总结与反思
本次社会实践通过系统性的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了当前城市盲道建设的真实状况。我们不仅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还通过影像资料真实记录了盲道的现状。本次调研表明,我国城市盲道建设与管理仍处于较低水平,覆盖率低、破损率高、占道严重、维护缺失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视障人士的出行权益。盲道不仅仅是城市道路的附属设施,更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未来需从规划设计、管理机制、公众教育、监督执法等多方面系统推进盲道系统的完善与提升。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盲道对于视障群体的重要意义,也意识到当前城市建设中在这一方面的短板。盲道不是“摆设”,而是关乎社会公平与城市温度的重要设施。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