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探无碍,道暖通行——奉贤盲道安全现状与改善呼吁

    2025-08-23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盲道作为城市无障碍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障人士独立出行的 “生命线”。依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标准,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暑期实践对上海奉贤区住宅区、超市、幼儿园、学校、工地及居民楼周边盲道开展了实地调研,覆盖 7 个区域共 700 米抽样路段。调研结果显示,盲道设施存在覆盖率不足、障碍多发等问题,亟待系统性优化。
一、盲道现状:覆盖率不达标与障碍类型集中
从基础指标看,7 个抽样区域的盲道覆盖率均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 100%,实测值在 88%-96% 之间波动。其中,幼儿园、学校及部分住宅区周边覆盖率最低,仅为 88%;超市周边覆盖率相对较高,但仍有 4% 的路段存在盲道缺失。这意味着在抽样的 700 米路段中,至少 28 米路段未设置盲道,形成天然通行障碍。
障碍类型呈现明显集中性。设施占道及水泥平台侵入是最突出的问题,在 7 个区域中均有出现,且多为高紧急程度(4-5 级)。如住宅区周边 250cm×25cm 的设施与水泥平台组合侵占盲道,学校周边 4 处分散的设施障碍沿盲道密集分布,间距不足 2 米,严重阻断通行连续性。机动车占道问题虽仅在超市周边出现,但 220cm×64cm 的机动车停放导致盲道被完全碾压,砖块边缘碎裂,紧急程度达 5 级。
结构性破损同样不容忽视。砖块缺失、破损、下沉及裂缝等问题广泛存在,其中居民楼周边破损率最高,达 25%;幼儿园周边 3 处砖块破损总面积达(40×22+10×22+30×132)cm²,形成尖锐凸起与凹陷。值得注意的是,砖块缺失问题(如某住宅区 10×75cm 缺失区域)直接暴露下方沙土,易导致视障人士踩空摔倒,紧急程度均为最高级。
二、问题危害:从通行安全到权益保障的多重挑战
盲道设施的不完善直接威胁视障人士的出行安全。高紧急程度的障碍往往具有隐蔽性与危险性:水泥平台侵入形成的直角边缘、缺失砖块导致的地面凹陷、机动车占道造成的通行阻断,均可能引发碰撞、绊倒等意外。调研中发现,幼儿园周边一处 50×150cm 的盲道断点,恰好位于校门出入口附近,每日早晚接送高峰时段,视障家长接送孩子需绕行机动车道,安全风险陡增。
从权益保障视角看,盲道覆盖率不足与障碍多发违背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核心原则。《无障碍设计规范》明确要求盲道应实现 “连续、安全、可达”,但调研显示,88%-96% 的覆盖率意味着视障人士在出行中需频繁应对 “无路可走” 的困境,而设施占道、机动车侵占等问题则反映出盲道空间被随意挤占的现状,本质上是对特殊群体权益的忽视。
对城市文明而言,盲道设施的完善程度是衡量城市温度的重要标尺。当前奉贤区盲道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视障人士的日常生活,也暴露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短板。部分区域同一类型障碍(如水泥平台侵入)在多次抽样中反复出现,反映出维护响应机制的滞后,亟待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预防。
三、合规性评估:单一指标不达标与改进空间
对照 GB 50763-2012 标准,本次调研的 4 项核心指标呈现 “一不达标、三达标” 的特点。覆盖率作为唯一不达标指标,是当前盲道建设的主要短板,7 个区域均未实现 100% 连续覆盖,与标准要求存在明显差距。破损率虽均控制在 95% 以下(1.5%-25%),但居民楼周边 25% 的破损率已接近风险阈值,需警惕结构性恶化。
机动车占道与维护响应指标表现较好,仅超市周边出现 1 小时占道记录,未超过 2 小时标准限值;所有区域均未出现超过 3 天未响应的维护问题。这表明在机动车管理与应急维护方面已形成一定机制,但需将管理重心转向常态化预防,减少障碍产生的源头。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中 “紧急程度” 未做明确规定,但调研中 5 级紧急障碍(如设施占道、砖块缺失)的集中出现,提示需在现有标准基础上增加 “风险分级” 细则,对高紧急程度障碍设定更严格的整改时限,提升标准的实操性。
四、优化建议:构建 “排查 - 整改 - 长效” 的全链条治理体系
强化全域排查与分级建档。建议以街道为单位,对辖区内盲道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记录障碍位置、类型、尺寸及紧急程度,建立 “一障一档” 电子台账。对 5 级紧急障碍(如大型设施占道、砖块缺失)标注红色预警,4 级障碍(如断点、大面积下沉)标注黄色预警,明确责任单位与整改时限。
实施靶向整改与技术升级。针对设施占道与水泥平台侵入问题,可联合城管、住建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对违规侵占行为依法处理;对确需保留的设施,通过调整位置、增设警示标识等方式减少影响。对结构性破损问题,优先更换缺失、碎裂砖块,采用防滑耐磨材料提升盲道耐用性;对机动车占道多发区域,增设隔离护栏与监控设备,强化违停处罚。
建立长效管理与公众监督机制。将盲道维护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要求网格员每周巡查上报,确保问题 “早发现、早处理”。开通盲道问题举报热线与线上平台,鼓励市民参与监督;定期向社会公开盲道整改情况,接受公众评议。同时,加强对商户、施工单位的宣传教育,明确盲道保护责任,减少人为侵占行为。
推动标准落地与人文关怀。结合调研数据推动地方无障碍设施管理细则修订,增加紧急程度分级与整改要求;在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区域,试点 “盲道护航” 工程,配套语音提示、触觉引导等辅助设施,提升出行便利性。通过多维度发力,让盲道真正成为视障人士的 “安全通道”,彰显城市文明的温度与深度。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