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安徽理工大学“砖注乡情”发展实践团走进界首市,开展了界首剪纸调研活动。7月1日上午,团队成员抵达界首市文化馆并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见到了界首剪纸传承人刘广军老师。
刘老师为团队成员介绍了界首剪纸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当被问及为何踏上剪纸文化传承之路时,刘老师放下手中的剪刀,神情变得庄重而温柔。随着他的讲述,一段与剪纸艺术交织的人生故事徐徐展开。
回望初心:从童年声韵到传承使命,剪纸情缘从未断绝
刘广军回忆,儿时的家中总是萦绕着“沙沙”的剪纸声。剪刀起起落落间,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便跃然纸上。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剪纸艺术的热爱悄然埋在了他心中。
真正让刘广军坚定传承决心的,是大学时期的经历。在异乡求学的他,得知家乡的剪纸因缺乏年轻传承人和市场关注,正面临失传的危机。从那一刻起,传承界首剪纸的使命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牢记使命:从“校园”到“校园”,剪纸之路传承不断

大学期间,刘广军迅速行动起来。他四处奔走,召集志同道合的同学,成立了校园剪纸社团。同时,他投入到剪纸创作中,常常在工作室待上很长一段时间。
图为刘老师带领成员参观其早期作品。田泽坤 供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广军创作的福禄图,获得了评委专家的高度认可。这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如今,刘广军更专注于投身界首剪纸的推广与教育工作。他走进学校课堂,为孩子们传授剪纸技艺;创新开发剪纸文创产品,让传统艺术融入现代生活。
从儿时的热爱,到青年时的坚守,再到如今的传承创新,刘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这份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守护,也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行列中来。
(通讯员 江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