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调解双向发力,筑牢基层法治防护网
从法院的刚性裁判到律所的柔性调解,基层治理的多元路径如何落地?今年,烟台理工学院文法学院垚垚致远社会实践队延续基层治理调研主线,走进聊城市阳谷县山东紫汇律师事务所,以律师视角探寻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的实践逻辑,为理解基层治理打开新维度。
刚到律所,队员们就围绕“诉讼爆炸时代的律师调解”展开讨论。孟凡军律师的一句话让大家印象深刻:“现在当事人主动找律师调解的少,大多是政府找律所合作。”他举例说,农民工讨薪、土地承包经营权争议这类纠纷,当事人习惯先找政府解决,而律所会受政府委托介入——帮农民工和包工头协商工资发放时间,化解村民间的土地边界争议,在平衡双方利益的同时,也为司法系统减轻了压力,“调解的高效和省资源,在基层特别实用”。
谈及调解难点,孟凡军律师从三个层面拆解。专业上,得把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结合,阳谷县专门找法院退休检察官和律师组队,靠司法经验加专业知识补短板;当事人层面,不少人担心调解结果“不可控”,又容易有认知偏差,常陷入僵局,这就要求调解员既懂法又会共情,还得会平衡利益;制度上,调解员待遇低、资源少,急需政府多宣传、加财政支持,让调解更有权威性。
典型案例更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调解的价值。有起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婚姻纠纷,当事人患有精神疾病,调解仅用两周就化解了,要是走诉讼程序,时间成本会高很多;还有起抚养权变更纠纷,因父母离异后孩子入学问题引发争议,调解不仅解决了法律问题,更贴合基层家庭的实际需求。“调解不是‘和稀泥’,是既讲法理,又顾情理。”孟凡军律师的话,点出了基层调解的核心智慧。
实践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次调研让他们看清了基层调解的实践形态与现实困境。未来,大家希望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法治宣传的动力,让更多人了解调解的价值,为基层治理注入更多法治力量。
三下乡推荐
- 以指为笔 以墨为魂:探访三峡指墨画
- 为探寻指墨画的艺术魅力,感受三峡文化的深厚底蕴,7月8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湖北省宜昌市坛子
- 08-25
- 朽木涅槃刀笔生:探访会同根雕技艺
- 为探寻根雕艺术的发展历程,感受匠人如何赋予枯木第二次生命,7月16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团队抵达湖南省怀化市会
- 08-25
- 千针万线蓝生韵:探访侗族蓝印花布技艺
- 为探寻蓝印花布的发展历史,感受蕴含其中的侗族智慧与创造力,7月1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团队抵达湖南省怀
- 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