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回溯抗战记忆,赓续红色血脉

    2025-08-25    阅读: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胜利星火燎原实践团
2025年7月至8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广西师范大学"胜利星火燎原"实践团踏上了一场跨越全国的红色记忆寻访之旅。这支由年轻学子组成的队伍,以"扫除地区抗日历史知识盲区"为目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走访与文创开发深度融合,试图为红色文化的当代传播注入新活力。
项目启动初期,团队发起的线上调查显示:超半数受访居民对红色文化有一定认知,但普遍反映当前宣传形式单一,除学校、社区课堂外,缺乏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为精准把握现状,团队采用"前方实践+后方数据"双线工作机制——前者深入广西、江西、吉林、江苏、重庆等地的红色遗址与纪念馆,后者负责视频剪辑与成果转化,推动前线素材向生动宣传内容转化。
首站落地广西南宁青秀区李明瑞等革命烈士纪念馆。展厅内,泛黄的旧军装、斑驳的作战地图与讲解员讲述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故事,让队员们驻足凝视。在李明瑞烈士的生平介绍展板前,成员小陈轻抚玻璃柜里的老照片:"原来这位'广西红军第一政委'的故事比我想象中更鲜活。"

图为团队成员前往李明瑞等革命烈士纪念馆调研 李研摄
第二站团队转战江西萍乡安源区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萍乡煤矿与铁路工人革命运动的核心阵地,馆内陈列的矿工证、罢工标语等文物,直观展现了早期产业工人的革命力量。"这里不仅是历史标本,更是普通劳动者用血汗书写的红色篇章。"队员小胡边记录边感慨。

图为团队成员前往江西萍乡安源区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调研 李怡楚摄
第三站抵达吉林四平铁西区英雄广场的四平战役纪念馆。展柜中,缴获的日军望远镜、战士的家书与战役沙盘,将1946年那场"东北战场第一大攻坚战"的历史细节铺陈眼前。站在展柜前,能清晰触摸到70多年前那场战役的温度。这些不仅是文物,更是一代人用生命守护的信仰。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吉林四平铁西区的四平战役纪念馆 张杨紫炫摄
第四站,实践团队走进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无锡革命陈列馆,以视频形式挖掘无锡人民的抗日贡献,拍摄馆内实物与图文史料。视频清晰呈现秦邦宪推动无锡抗日团体组建、号召团结御侮的故事,用影像定格这位无锡籍革命者的家国情怀,助力更多人通过视频读懂家乡的抗日历史。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无锡革命陈列馆 王蕾摄
第五站,实践团队来到在重庆市南岸区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以镜头为笔,深挖红岩精神背后的抗日记忆。成员围绕馆内珍贵文物与历史场景拍摄视频,生动讲述抗战时期红岩志士坚守信仰、投身救亡的故事,将坚韧不屈的红岩精神具象化,让观众透过影像,深刻感悟这份凝聚着家国担当的红色力量,助力抗日历史记忆薪火相传。

图为团队成员前往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调研 周娜摄
待前方调研人员发来视频资料,后方数据组开始着手视频的剪辑工作,将前线调研的成果转化为一系列生动的红色文化宣传视频。这些视频不仅包含了对抗战历史的详细介绍,还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得红色文化更加贴近当代人们的审美和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团队希望能够打破传统的红色文化宣传模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学习红色文化。
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胜利星火燎原实践团的成员们越来越坚信,只有不断创新红色文化的宣传方式,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通讯员:胡紫涵 卢立君 刘文森)
 
三下乡推荐
  • 朽木涅槃刀笔生:探访会同根雕技艺
  • 为探寻根雕艺术的发展历程,感受匠人如何赋予枯木第二次生命,7月16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团队抵达湖南省怀化市会
  • 08-25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