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下,"曲园七秩·薪火承韵"实践团携七十年校史荣光走进三所高中。当泛黄的老照片与现代实验室的光影在PPT中流转,当支教日记里的墨香与活动策划书的字迹在讲台上交织,一场关于传承与梦想的青春对话就此展开。800余名高三学子在沉浸式宣讲中,触摸到了曲阜师范大学的历史脉动,更在心中种下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一、匠心锻造:构建有温度的立体宣讲
团队以"历史纵深-现实图景-未来蓝图"为轴,精心打磨宣讲PPT这一核心载体。校史板块中,成员们从档案馆127卷年鉴中提炼关键节点,将建校初期的茅草校舍与如今的国家级实验室并置呈现,配合校友捐赠的1956年课桌实物照片,让"学而不厌"的校训跨越时空直抵人心。硬件设施展示突破常规,采用"晨昏四时"拍摄法:清晨图书馆的开窗瞬间、正午实验室的阳光折射、傍晚操场的晚霞余晖、深夜自习室的灯火通明,30余张精选照片构建出立体化的"智慧校园"图景。
大学生活板块堪称"青春博物馆",收集的50余个校园活动影像涵盖学术文化节、社团嘉年华等场景,动态画面中跃动着青春的多元可能。成长路径案例库建设更具巧思,12位优秀学子的支教日记、活动策划书等原始素材被精心编排,当这些带着岁月温度的资料出现在PPT上时,台下响起阵阵惊叹。"原来优秀是这样炼成的"成为宣讲现场最动人的共鸣。
二、协同攻坚:打造精密运转的宣讲系统
面对三所高中截然不同的校情,团队创新实施"一校一策"精准对接:针对巨野一中住校生特点,将宣讲调整为晚自习时段的"15分钟精华版+互动答疑";为牟平育英艺术中学定制"艺术生升学路径"专场,邀请美术学院师生现场展示创作过程;在石家庄十七中设置"学科体验角",提供儒家文化VR设备让学子沉浸式体验。
物资保障组打造"移动宣讲站":定制可折叠校史展架、配备双备份投影设备、准备200份"校庆盲盒"(内含校徽书签、论语金句卡)。安全保障方面构建"三级应急机制":5分钟内可调用的备用车辆、10分钟响应的医疗支持、30分钟完成的行程报备流程。经过8次全流程演练,团队将宣讲误差控制在90秒以内,实现"零事故"目标。
三、青春对话:在双向奔赴中完成精神传承
当PPT翻至"曲园十二时辰"页面时,石家庄十七中教室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张由12张延时摄影拼接而成的图片,完整记录了从晨读到夜习的校园生活。互动环节中,56只手同时举起的问题让宣讲团不得不三次延长答疑时间。一位女生在纸条上写道:"看到学姐的竞赛获奖证书,我突然不怕数学了。"这样的瞬间,让团队成员深刻领悟到:他们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精神火炬的接力者。
宣讲成效远超预期:问卷调查显示92%的学生"对曲园产生强烈向往",87%认为"获得了清晰的大学规划路径"。更令人欣喜的是,3所高中主动提出建立"优质生源基地",曲阜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评价:"这种带着青春温度的宣讲,比任何招生手册都更有说服力。"
薪火永续:在实践育人中书写青春答卷
这场持续23天的宣讲之旅,让团队成员收获了超越任务本身的成长:资料挖掘组练就了"在故纸堆里找金矿"的本领,语言表达组掌握了"把学术语言转化为青春话语"的技巧,后勤保障组懂得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真谛。正如团队日志所写:"我们传递的不仅是校史,更是一种踏实奋斗的精神基因。"
如今,宣讲团已建立"案例动态更新机制",将本次收集的500余份反馈融入新版PPT。未来,他们计划开发"曲园精神"AR导览系统,让更多青年在科技赋能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支平均年龄20岁的团队用行动证明:当青春遇见传承,便能迸发出照亮时代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