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南京财经大学“赤焰青烽”团队实地探访浙江革命烈士馆

    2025-08-29    阅读:
    来源:顾家宜 卞新淳
  8月7日,为深入梳理革命历史脉络,大力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赤焰青烽”暑期实践队前往浙江革命烈士馆,开展以“红色沃土铭初心,戎耀军魂传薪火”为主题的调研活动。队员们通过实地参观、研读史料和参与现场教学,深刻感悟浙江这片红色沃土上的英烈精神,汲取前行的力量。
  庄严瞻仰:革命烈士永载史册
  上午9时,团队抵达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首先走进纪念馆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耸的纪念碑,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光彩夺目。碑座两侧的大型浮雕,以精湛的雕刻技艺,生动再现了浙江人民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英勇抗争的场景,每一处细节都刻画细腻,队员们仿佛置身于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着革命先辈们的热血与豪情。
  沉浸学习:红色土地上的英雄赞歌
  进入纪念馆展厅,珍贵的历史资料、鲜活的场景复原,如同一部部无声却震撼人心的史书,铺展开浙江地区在烽火岁月中的抗争画卷。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了浙江革命先辈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从浙东抗日烽火中的坚守,到解放浙江时的浴血奋战,先辈们的无畏勇气与坚定信念,深深镌刻在队员们的心中。
  “这个场景真实记录了红十三军在浙南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历程。在当时极端艰难的条件下,红军将士依靠群众的支持,在崇山峻岭间开辟了多个秘密军事基地,为开展游击战争提供了重要保障。”纪念馆讲解员介绍道,“这些军事基地不仅是战略要地,更是革命火种的传播中心。红军在这里训练部队、救治伤员、发动群众,为浙南革命保留了有生力量。”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凝视着场景重建塑像,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红军战士在深山密林中顽强斗争的身影。
  在“浙西抗战英烈”专题展区,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瞻仰了黄子秋、丁晓棠等烈士的事迹展板。展板上详细记录了这些革命先辈的光辉一生:黄子秋烈士(1908-1943)曾任中共于潜昌化工委书记,1943年在反“清乡”斗争中壮烈牺牲;丁晓棠烈士(1917-1945)作为苏浙军区一支队干部,1945年在反顽自卫战中献出了宝贵生命。
  讲解员指着展柜中的《今河南》一书介绍:“这是刘别庄烈士的遗著,虽历经战火,字里行间却依然闪耀着革命者的坚定信念。这些展品生动诠释了‘革命武装在广袤土地上’的革命精神,展现了浙江军民在抗战中的伟大贡献。”队员们久久驻足,有人感慨道:“透过这些泛黄的史料,我们仿佛看到了先烈们在浙西山区浴血奋战的身影。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薪火相传: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
  本次调研通过“观、学、思、悟”多维度联动,加深了参与者对浙江革命史的理解。纪念馆负责人表示,未来希望进一步加强馆校合作,以红色资源助力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此次调研,“赤焰青烽”暑期实践队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辈们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赤诚与担当,也更加明确了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与使命。团队成员表示,将把此次调研的收获整理成详实报告,通过分享会等形式传递革命精神,激励更多青年学子铭记历史、奋勇向前,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顾家宜卞新淳)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