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南财“才聚兴乡”实践团调研南渡村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路径

    2025-08-30    阅读:
    来源:才聚兴乡团队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才聚兴乡”实践团近日深入扬州市江都区南渡村,聚焦该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通过与种植大户座谈、实地走访农田、考察服务设施等方式,探寻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业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与发展路径。
大户互助成核心,服务网络显雏形
     实践团抵达南渡村后,首先与该村12户种植大户代表开展座谈。在南渡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会议室里,种植大户王振利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我们12户大户几乎承包了全村的地,自己有机械就互相帮衬,缺设备就找专业服务。”据了解,南渡村王振利、顾元城、袁路东3户大户的种植规模均达千亩以上,依托自身齐全的农机设备,已形成覆盖耕、种、防、收全流程的社会化服务能力,无人机打药、机械插秧、秸秆处理等现代化作业方式在田间广泛应用。
    实践团在田间走访时发现,除大户间的互助协作外,村里还活跃着一批年轻“新农人”。他们携带专业无人机设备承接植保服务,成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年轻人操作无人机更熟练,打药均匀,我们也省心。”一位正在田间查看作物生长情况的大户向实践团成员坦言,这种“大户+专业户”的模式有效盘活了现有资源,降低了小农户的生产门槛。
队长胡心钰正在向大户咨询种粮状况 许淑婷摄
政策扶持强保障,规范发展促增效
    在调研中,实践团重点了解了政策支持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推动作用。南渡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村里积极对接上级农业部门,已落实多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与补贴政策。其中,去年落地的中央700万社会化服务项目,按作业面积为符合条件的服务主体发放补贴,有效降低了服务成本。同时,村集体通过“富民强村”项目购置农机设备,以租赁方式服务农户,进一步拓宽了服务渠道。“
有了补贴,我们更敢投入设备、扩大服务范围了。”顾元城给实践团成员算了一笔账,仅无人机打药一项,补贴就覆盖了近三成成本,让服务价格更具竞争力。实践团成员观察到,政策扶持不仅减轻了农户负担,更推动南渡村的社会化服务从“零散化”走向“规范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收费标准透明化的特征日益明显。
队员正在参观家庭农场的各种机械设备 许淑婷摄
直面痛点寻突破,优化路径谋长远
    通过与农户深入交流和实地考察,实践团梳理出南渡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面临的现实挑战。地块零散、田埂较多导致大型机械难以高效作业;秸秆禁烧政策实施后,杂草治理难题凸显,增加了农药使用成本;部分老年大户对“农富通”等线上服务平台接受度低,平台利用率不高,影响了服务对接效率。
    针对这些问题,村党群服务中心与实践团成员交流了初步解决方案:一方面推动土地连片整合,减少田埂阻碍;另一方面优化服务对接方式,采用“线下登记+集中调度”替代纯线上模式,更贴合农户操作习惯。此外,村里计划引入农业企业和科研力量,针对性解决杂草防治、农机适配等技术难题。实践团成员结合专业知识建议,可建立“技术指导员+大户带头人”的培训机制,提升农户对现代化工具的使用能力。
    实践团成员表示,南渡村通过大户互助、政策扶持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实践,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下一步,团队将结合调研数据,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服务模式的可持续性,为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此次调研让团队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的创新实践,更需要多方主体的协同发力。

合影留恋 许淑婷摄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