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广西师大调研团队预搭建智能平台为阳朔骥马村旅游注入新动力

    2025-08-30    阅读:
    来源:遇龙数韵乡见未来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遇龙数韵”本科生暑假社会实践团队抵达阳朔县骥马村,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支由多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将依托专业知识,为当地搭建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智能体平台,旨在破解旅游信息不对称难题,精准对接游客需求,助力骥马村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骥马村坐落在阳朔县城西南的遇龙河畔,凭借“水绕青山山绕水"的独特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近年来逐渐发展出骑行观光、农家体验、养生度假等多元旅游模式,成为阳朔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但随着游客数量逐年攀升,新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很多游客拿着手机导航在村口绕圈,问哪里有正宗的油茶,哪个竹筏点不涨价,我们本地人清楚的事,游客却要走不少冤枉路。”在村里经营民宿多年的周老板擦着民宿前台的竹制摆件说,信息壁垒不仅影响游客体验,也让诚信经营的商家错失客源。

图为团队成员在遇龙河景区合照 梁锦婷摄
“第一次踩点时,我们看到几位老年游客顶着烈日找观景台,年轻人对着导航在岔路口犹豫,当时就觉得必须做点什么。”这支由旅游管理、计算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决定发挥跨学科优势,用智能科技破解当地旅游发展的痛点。团队了解到,除了景点信息模糊,部分不良商家还利用信息差误导游客消费,进一步影响了骥马村的旅游口碑。
  抵达骥马村后,团队迅速展开实地调研。清晨,成员们跟着竹筏工记录河道景观的最佳观赏时段和水流变化;午后,逐户走访18家农家乐,详细记录招牌菜的食材来源、口味特色和价格区间;傍晚,在游客中心和民宿大堂发放问卷,与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的游客面对面交流。来自广东的游客张女士在访谈中坦言:“想找本地人常去的餐馆却怕被宰,想体验小众景点又找不到路线,只能跟着大众点评的热门推荐走,总觉得没体验到真正的乡村味道。”
  经过一周的密集调研,团队共回收有效问卷120份,完成30余次深度访谈。数据显示,超70%的游客希望获得更详细的景点导览信息,55%的游客在寻找特色美食时存在困扰,40%的游客期待个性化旅游线路推荐。这些真实需求成为智能体平台的核心设计依据,据此,团队勾勒出平台功能框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游客的搜索数据、浏览记录和停留时间,生成个性化旅游建议;整合景点实时人流、开放时间等信息,自动规划最优路线;同步商家信用评级和真实评价,让游客消费更放心。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民宿工作人员  刘德瑜摄
目前,团队已完成当地旅游资源的系统梳理和游客需求的深度分析,正按计划推进智能体平台的核心功能开发。游客输入兴趣爱好和时间安排,平台就能推荐包含小众景点和热门打卡地的专属线路,还能根据口味偏好推荐美食。平台上线后,不仅能让游客通过智能推荐快速获取可靠的旅游信息,还能为当地商家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他们针对性优化服务。团队将持续打磨平台细节,确保技术应用真正落地见效。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民宿  黄思敏摄
这场校地联动的实践,让专业知识在乡村沃土中生根结果。跨学科团队用智能平台打破旅游信息壁垒,既让科技精准对接游客需求,也为诚信商家拓宽客源。这种“科技+乡村”的融合探索,不仅破解了旅游发展痛点,更彰显了青年用实干赋能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旅游提质注入鲜活动能。
(通讯员  詹明真 廖梓氙  刘德瑜)

 
三下乡推荐
  • 探访草堂营村,共话乡村振兴新图景
  • 2025年暑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队,带着对乡村振兴的思考与热忱,奔赴西安市鄠邑区草堂营村,开启了一
  • 08-30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