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探访草堂营村,共话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8-30    阅读: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队
  
  2025年暑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队,带着对乡村振兴的思考与热忱,奔赴西安市鄠邑区草堂营村,开启了一场社会实践之旅。此次活动以“扎根乡土、赋能振兴”为主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志愿服务等多元形式,深入触摸乡村发展的脉搏,探寻校地协同助力振兴的有效路径,让专业知识在基层土壤中落地生根。
  草堂营村坐落于秦岭北麓,毗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的地理优势,为其发展注入了独特的“高校基因”。近年来,村庄以“党建引领、校村联动、产业兴村”为抓手,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领域写下了亮眼答卷。座谈会上,村党支部书记,向实践队详细介绍了村庄的蜕变历程:“过去村里道路泥泞、产业单一,是‘校村合作’让我们变了样——建大的师生帮我们设计了村口的文化广场,规划了特色种植园区,还培训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村民。”他特意提到,依托高校资源打造的“农耕文化体验园”,既保留了关中民居的老手艺,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如今已成为周边市民周末休闲的“网红打卡地”,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十余万元。
  实践队迅速分为三个小组,带着专业工具和调研问卷展开行动。建筑规划组的同学顶着烈日穿梭在村庄街巷,对20余处传统民居进行细致勘察。社会服务组则走进村民家中,与老人拉家常、陪儿童做游戏,在独居老人张奶奶家,队员们不仅帮着打扫院子、检查家用电器安全,还详细记录了老人的用药需求和健康状况;在村儿童之家,针对暑期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队员们设计了“安全小课堂”,通过情景剧、知识问答等形式,讲解防溺水、防触电等安全知识。此外,政策宣讲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村民解读医疗保障、土地流转等热点问题,现场气氛热烈,不少村民拿着手册提问,队员们一一耐心解答,让政策红利的种子播撒进村民心中。
  “以前总在课本里学‘乡村振兴’,这次才真正看到它的鲜活模样。”实践队队员史同学在日记中写道,“草堂营村的每一条路、每一户人家,都藏着‘因地制宜’的智慧——他们没有盲目照搬别人的模式,而是把高校资源、乡土文化、产业特色拧成了一股绳。”这种直观的感受,让队员们对“专业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同学们意识到,图纸上的线条要贴合村民的生活需求;电子信息专业的同学计划开发一款适用于农村的健康监测小程序,方便老人日常记录血压、血糖;还有同学则开始整理村庄的老故事,希望为“农耕文化体验园”增添更丰富的文化注解。
  此次“三下乡”活动,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深化校地合作、践行“实践育人”理念的生动缩影。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双脚踏出的路径、无数双手垒起的基石。从草堂营村的蜕变中可以看到,当高校的智力资源与乡村的内生动力相遇,便能碰撞出振兴的火花。正如实践队师生们所感悟的,乡村振兴需要“接地气”的智慧,更需要“沉下心”的担当。未来,随着校地协同的纽带越系越紧,必将有更多青春力量扎根乡土,用知识与汗水绘制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新图景,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广袤田野上绽放出更绚丽的花朵。(作者:文墨涵)
三下乡推荐
  • 探访草堂营村,共话乡村振兴新图景
  • 2025年暑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队,带着对乡村振兴的思考与热忱,奔赴西安市鄠邑区草堂营村,开启了一
  • 08-30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