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日】遇见祥云,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生态文明实践课
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东北林业大学“彩云筑梦行”小水滴公益课堂社会实践团第三年来到云南省祥云县,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通过交流座谈、实地参观、科普教学等形式,传播生态理念,助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8月14日,东北林业大学实践团师生与祥云县林业与草原局展开座谈。座谈会上,实践团李晨老师详细介绍了东北林业大学的基本情况。学校长期深耕林业生态领域教育,在生态科研方面成果丰硕、极具特色,培养出的学生兼具专业知识与实践热情,积极投身生态保护相关工作,展现出东林学子对生态事业的热忱与担当。
祥云县林草系统领导立足基层,围绕生态保护与林草产业发展交流经验。他们提及,祥云县在践行两山理论过程中,既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又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打造特色林草经济,但也面临着技术瓶颈、人才短缺等挑战。在交流中,领导们对高校人才培养方向提出期望,希望东北林业大学能输送更多适配基层生态治理需求的人才,助力破解基层生态发展难题,同时也感谢东北林业大学对西部地区生态文明教育发展的关注。
会上,双方还围绕全国生态日主题,探讨如何深化校地合作,构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从校园生态科研成果转化,到基层生态实践基地共建,从学生短期实践赋能基层,到长期人才定向培养,大家一致认为,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依托全国生态日契机,架起校地协同桥梁,让高校科研优势与基层实践需求深度融合,为祥云县乃至更广区域的绿色发展注入动能。
探访九鼎花卉基地:见证绿色发展,感悟“两山”真谛
实践团来到九鼎花卉生产基地开展调研,在基地负责人陪同下,成员们考察了花卉种植大棚、种苗培育区及加工车间。位于祥云总部的大理州九鼎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投资1.2亿元,建有416亩高标准、智能化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培育超过70种菊花,以及玫瑰系列等其它鲜切花,年生产鲜切花4千多万枝,主要往俄罗斯和迪拜外销。该基地通过精准灌溉、生物病虫害防治等绿色技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良好实例。
科普课堂播撒希望:解读盐碱地知识,培育生态文明意识
实践团为祥云县留守儿童带来一系列生态科普课程,如:《盐碱地“变形记”》、《地质奥秘探索》、《初识酸碱性》等,以实际行动助力青少年生态认知提升。
《盐碱地 “变形记”》科普课程的顺利开展,帮助学生建立对盐碱地的基础认知,其中 “两山” 理论融入为重要亮点 ,借盐碱地问题强调生态保护修复重要性,指出盐碱地治理是该理念的具体实践,可兼顾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同时课程介绍东北林业大学东北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其为东北盐碱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修复提供关键技术支持。此外,《地质奥秘探索》科普课程通过实例剖析,生动展现地质与生态的紧密关联,助力提升学生对生态保护在地质领域重要性的认知,推动地质与生态知识的协同传播。
东北林业大学“彩云筑梦行”社会实践团通过一系列活动,为祥云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青春助力,团队成员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两山”理念的理解,为后续投身生态保护工作积累了经验。实践团表示,将持续坚守公益初心,策划开展更多生态科普活动,助力广大青少年深入学习生态知识,成长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倡导者与践行者。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