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哈拉玉宫乡迎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7月10日至24日,塔里木大学情满乡土服务实践团的10名学子在这个美丽的乡村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用热情温暖村民,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文艺浸润童心 安全教育护航“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7月11日,实践团成员们组织当地孩子们开展文艺活动。歌声、笑声、掌声此起彼伏,原本安静的村委会顿时热闹起来。队员们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游戏和文艺表演中,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爱的种子。
道路安全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环节。7月12日,实践团走上乡间道路,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您好,请佩戴好头盔。”队员们耐心地向电动车驾驶员讲解安全知识,并协助当地工作人员进行检查督促。一抹抹醒目的实践团服装色彩,成为了乡村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深入田间地头 感受乡村脉搏“大爷,今年收成怎么样?”7月13日,实践团走进村民家中,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了解当地种植业发展状况。村民们热情好客,拿出自家的瓜果招待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队员们一边帮助干农活,一边认真记录村民反映的问题和建议。
次日清晨,实践团与村民们一起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当国旗冉冉升起,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与感动。这种仪式感不仅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更加深了队员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和认同。

(通讯员 石宇翔供图)
多元服务实践 助力乡村治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实践团成员们各展所长,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各项工作。他们协助村委会监控道路实时状况,保障村民出行安全;走进派出所警务室学习反诈知识,并将所学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宣传讲解;参加“婚育幸福起点,爱与支持相伴”主题活动,传播健康文明的婚育观念。
7月19日,当实践团即将离开时,村民们依依不舍地前来送行。“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啊?”孩子们拉着队员们的衣角问道。短短几天的相处,已经让大学生和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邓依伦供图)
青春与乡土共舞 实践与成长同行返乡的路途虽已结束,但实践的种子早已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这15天的经历,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当现代大学教育遇见古老乡村文明,当青春活力注入广袤田野,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远超预期。实践团的每位成员都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更需要一代代年轻人的接续奋斗和真情奉献。
这次实践活动的深远意义在于,它搭建起了高校与乡村、理论与实践、现在与未来的桥梁。队员们带走的不仅是调研数据和实践报告,更是对国情、农情的深刻认知,是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句话的切身体悟。而哈拉玉宫乡留下的也不仅是临时性的帮助和服务,更是一颗颗希望的种子——那些在文艺活动中绽放笑脸的孩子,或许会因为这次相遇而在心中种下求知的渴望;那些接受过安全教育的村民,可能会因为一次提醒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那些分享种植经验的农民,也许会因为与大学生的交流而获得新的发展思路。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情满乡土服务实践团的故事,正是千千万万中国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伟业的一个生动缩影。他们用脚步丈量乡土中国,用眼睛发现乡村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找苦吃”的宝贵精神。这种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实践精神,必将如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激励更多青年学子走出象牙塔,投身广袤乡村,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