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传薪济邻里,暑期康护惠社区
盛夏七月,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悬壶致和”实践团于2025年7月14日至20日,深入郑州市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推行“集中义诊+上门随访”双轨服务模式。此次实践既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健康保障,也为医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基层平台,以专业行动探索基层医疗服务优化路径。
岗前筹备:精准定位需求,筑牢服务基础
7月14日,实践团6名成员抵达后,由拥有10余年基层经验的带教老师牵头开展岗前培训。培训通过PPT演示与实地教学结合,明确社区健康核心数据——2500余名居民中65岁以上老人占比18%,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累计268人,为服务划定重点方向。
针对基层医疗关键技能,带教老师逐项拆解规范:血压测量需保证袖带中心与心脏同高(差值超5厘米影响数据),血糖仪器需提前校准;面对老年群体,需通过放慢语速、提高音量及亲切称谓拉近沟通距离。成员以两两分组形式开展模拟实操,反复打磨技能与话术,确保服务标准化。
当日下午,实践团分三路开展义诊预热,通过张贴海报、发放传单、微信群答疑等方式,向居民清晰传达次日8时至11时的免费检测与健康指导服务,累计覆盖100余名居民,部分居民现场预约,为义诊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集中义诊:专业服务暖人心,健康守护不打烊
7月15日7时30分,实践团提前完成义诊场地布置,涵盖仪器摆放、等候区设置、流程指引张贴等环节,志愿者整装待发。7时40分,首位就诊的高血压居民检测结果显示收缩压高于正常值,成员在了解其漏服药物情况后,通过标注手册、明确用药与饮食运动建议,提供个性化指导。
随着居民增多,实践团启动分工协作机制,同步推进检测、宣教、信息登记工作,现场秩序井然。针对居民提出的慢性病管理、饮食调理等问题,成员均以通俗语言结合专业知识解答,获得广泛认可。
截至7月18日11时,为期4天的义诊累计服务130余人次血压测量、57人次血糖测量,发放健康手册560余册,解答咨询60余人次。对筛查出的83名血压异常、30名血糖异常居民,均建立专属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方案与就医指引,实现精准健康管理。
上门随访:把健康服务送到家,温情守护重点人群
7月19日起,实践团针对行动不便老人、独居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开启上门随访。在一户78岁独居高血压老人家中,成员通过张贴服药提醒卡、整理药品、清理过期药等举措,解决老人漏服药物问题,老人反馈“内心踏实”;在一名患糖尿病8年的居民家中,成员针对其药物有效期不足、剂量记忆模糊问题,明确购药提醒与用药规范,并结合饮食偏好制定粗粮摄入、水果选择等方案,居民承诺按建议调整。
截至7月20日上午,实践团完成42户重点人群随访,为123名居民复测血压血糖,更新健康档案,发放个性化指导方案86份,部分居民留存联系方式以获取后续服务。
总结反思:在实践中成长,以行动践行初心
7月20日15时,实践团召开总结会。成员反馈,此次实践不仅提升了技能与沟通能力,更深刻认识到医学生“专业+爱心”的双重要求;带教老师肯定成员在各环节的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指出实践对社区服务与成员成长的双重价值,并期望成员将实践收获转化为学习动力,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成长为有温度的医学人才。
此次“悬壶致和”实践,是护理“实践育人”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服务基层医疗的具体实践。未来,学校将持续发挥医学专业优势,组织更多医学生深入基层,在守护居民健康的同时,为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搭建坚实平台,让青春力量助力基层医疗发展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