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扎根乡土传遗韵,俯身为民存遗韵

    2025-09-03    阅读:
    来源: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云耕遗韵队”
  8月19日至8月28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云耕遗韵队”在贵州省毕节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探寻产业脉搏,触摸红色历史温度,在传承与突破间,看见这片土地的韧性与希望。
  
  聚焦乡村振兴
  
  为扎实推进“乡村农产品调研”主题实践活动,近日,调研团队联合毕节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来到了毕节市七星区水箐乡与大方县核桃乡调研聚焦肉牛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涵盖品种选育、标准化养殖模式、饲料供应体系、疫病防控技术及产业链延伸等核心内容。调研过程中,三方团队与两地养殖主体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当地肉牛养殖规模、技术应用现状及带动农户增收等情况;毕节市农业科学院专家从专业角度对养殖技术优化、产业提质提出针对性建议;中国农业大学社会调研组则立足乡村振兴视角,分析肉牛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社会价值与潜力。
  
  
  
  通过此次在水箐乡与大方县的协同调研,进一步掌握了两地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求,为推动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依据。
  
  
  
  探寻红色故事
  
  8月25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云耕遗韵”队来到毕节市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寻找这段藏在深处的红色记忆。
  
  
  
  初见一门后的烽火岁月:毕节的夏日带着山间的清爽,我们站在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前,斑驳的木门像一位沉默的老者。推开门,讲解员的声音先于景象传来:"这里曾是红军在黔西北的‘神经中枢',无数决策从这里发出,照亮革命前路。”
  
 
  
  聆听一军民共筑的长城:"当时红军缺衣少食,老乡们就偷偷送来粮食;战士们帮着种地、修房,哪怕只有一块干粮,也会分给孩子。”讲解员指着一张军民共坐的老照片,眼里满是动容。
  
  回望—历史与青春的对话:离开前,社会实践队伍在遗址前驻足。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为人民服务”的字迹上,也落在队员们年轻的脸庞上。队伍忽然懂了三下乡的意义:不是走过场的参观,而是让他们站在历史的坐标里,看清青年的责任。红六军团的战士们曾用青春守护家国,如今,该轮到这支队伍用行动续写担当。
  
  行动一精神薪火的当代传递:为了让红军那段在烽火硝烟中淬炼信仰、于枪林弹雨中坚守初心的岁月,不再只停留在泛黄的史册里,而是成为能被更多人触摸、感知的鲜活记忆,社会实践队伍带着敬畏与热忱走进展馆,让镜头缓
  
  缓聚焦那些静静陈列的文物与史料——它们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热血与青春的“时光载体”。队伍愿这些镜头里的片段,能打破展柜的边界,从玻璃后走向每个人的心里,让年轻一代读懂:今天的国泰民安,是无数红军战士用鲜血换来的;先辈们留下的红色信仰,从未因时光流逝而褪色。
  
  作者:李迅 蒋旭飞 宋雨嘉
  来源: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云耕遗韵队”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