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一参观新四军淞沪抗日史迹陈列馆暨周达明烈士纪念馆
2025年7月6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禾铁韵 星火传承”实践团队
奔赴昆山市干灯镇歇马桥老街,走进新四军淞沪抗日史迹陈列馆暨周达明烈士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此次活动以回溯历史、体悟民族精神为旨归,让团队成员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接受精神洗礼,厚植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触摸历史:走进红色展馆
当日,“青禾铁韵 星火传承”实践团队成员迈步入馆。这座展馆由老街腾
退旧居改建而来,上下分两层陈列。其中,第一展馆“永恒的记忆”,凭借海量历史照片、珍贵文物,搭配详实解说,全景式铺陈新四军淞沪(千灯)抗日游击区军民抗日御敌的斗争历程。展柜里,简陋武器装备与还原艰苦战斗环境的展品静静伫立,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倾尽热血乃至牺牲的壮烈,叫团队成员恍惚间似听见战场呐喊,真切触碰到那段滚烫的烽火岁月。
展馆中,黄桥战役、天目山战役的相关展陈,将新四军卓越军事才能与顽强战斗精神,直观呈现在众人眼前。黄桥战役时,新四军以劣势兵力迎击国民党军队,凭借灵活战术与无畏勇气实现以少胜多,为抗日根据地巩固拓展争得宝贵契机;天目山战役里,部队巧妙借地形设伏,给予日军沉重打击,狠狠挫其嚣张气焰。民族危亡关头,新四军在这些战役中彰显的担当与勇气,如惊雷震耳,深深震撼着“青禾铁韵 星火传承”实践团队成员 。
缅怀先烈:致敬周达明烈士
团队成员拾级而上,踏入展馆二层的周达明烈士纪念馆,仿佛步入一条连通历史的时空长廊。在这里,一段1941年初春的壮烈故事,在陈列的史料与讲解中缓缓铺陈:淞沪游击纵队参谋长周达明,曾率昆青支队自歇马桥启程,计划与浦东游击队会师,不料行至谢石关村时,突遭国民党忠义救国军淞沪行动总队突袭,周达明与80余名指战员不幸血洒疆场、壮烈牺牲 。
战斗结束后,20余位幸存同志,在歇马桥群众冒死相助下,于夜幕掩护中突破敌人围堵,隐入淀山湖茫茫芦苇荡。他们与当地抗日武装并肩,在芦苇深处坚守斗争,让昆山的“芦荡火种”,在军民同心守护下得以留存 。
周达明烈士为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舍生取义的壮举,已然化作“青禾铁韵 星火传承”实践团队成员心中的精神灯塔,指引着他们学习与传承的方向。纪念馆的展陈内容,以详实史料与生动叙事,深度刻画着烈士的英勇无畏与赤胆忠诚,这份精神如不灭火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参观途中,团队成员屡屡驻足,凝视展柜中的文物与史料,屏息聆听讲解,在静默中体悟着烈士精神的深刻内涵,让这份跨越时空的信仰力量,在心中渐渐沉淀、生根。
传承精神:新时代青年的使命
参观落幕之际,“青禾铁韵 星火传承”实践团队成员难掩内心触动,纷纷吐露心声。身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这段镌刻着烽火与牺牲的历史,恰如一部厚重的教科书,又似一剂警醒世人的清醒剂,让大家对过往与当下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作为新时代青年,团队成员们笃定,将以革命先辈为标杆,接过红色基因的接力棒,让精神血脉在传承中生生不息。展馆内那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面向未来”的鲜红大字,早已如烙印般刻进每个人的心底,成为指引前行的精神坐标。他们表示,未来将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份使命,让革命先辈用热血铸就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焕发新的光彩
此次参观活动,无疑是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实践课。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禾铁韵 星火传承”实践团队成员们,通过亲身踏访展馆、认真聆听讲解、深入感悟革命事迹,在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映照中,不断汲取着砥砺前行的力量。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团队成员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要将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让当年淀山湖芦苇荡中那“芦荡火种”般的坚定信念,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持续燃烧,照亮前行的道路。他们将带着这份感悟与力量,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属于青年一代的蓬勃力量。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