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赋能社区:当非遗文化遇见街巷美学

    2025-09-04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7月10日至19日,“古韵非遗,柚爱同行”暑期实践队的青春身影,为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晨光社区注入了别样活力。10天时间里,队员们以“双线并行”的方式,一边播撒非遗文化的种子,一边勾勒社区美学的新图景,更用温情访谈串联起代际共鸣,让文化传承与社区温度在街巷间落地生根。
 
图为实践队员在川剧科普课堂上与儿童互动。林文洁 供图
 
非遗课堂上,川剧文化不再是书本里的符号。从动画短片里的“变脸”“吐火”引发孩子们阵阵惊叹,到“红色表忠诚、黑色显正直”的脸谱知识讲解;从复刻经典的脸谱绘画,到亲手制作云肩、捏制川剧人偶、搭建迷你戏台,孩子们在4天内完成30余件脸谱作品,20余个精致云肩与特色人偶接连诞生。当实践队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把川剧脸谱画上社区围墙、将斑马线绘成“水袖”造型、在井盖添上非遗元素时,川剧文化真正从课堂走向生活,融入居民日常的步履之间。
 
图为实践队员在和儿童共同绘制川剧元素井盖。宋悦 供图
 
社区广场旁的30平方米空白围墙,则成为队员们施展创意的“大画布”。提前一周打磨的方案,将川剧《霸王别姬》的经典场景、锦里红灯笼、宽窄巷子青砖等元素巧妙融合,左侧是戏曲人物的刚柔并济,中间是成都地标的烟火气息,右侧则是老人讲戏、孩子画脸谱的传承画面。搭脚手架、勾线打底、上色晕染,队员们分工协作的身影,吸引着居民驻足拍照,原本单调的围墙,渐渐变成了承载文化记忆的风景线。
 
图为实践队员在进行墙绘绘制。宋悦 供图字
 
实践尾声的“追光者”访谈,为这场青春实践添了几分温情厚度。队员们走访6位社区老人,倾听76岁何娘娘自掏腰包支持社区建设的热心,记录72岁宋爷爷用五年将荒地改造成生态公园的坚守。这些故事被整理成《追光者》短视频,在社区传播开来,让“奉献”二字有了更生动的注解。
 
图为宋爷爷在讲述自己种植的故事。宋悦 供图
 
10天的实践落幕,墙上的彩绘、街角的非遗井盖、孩子们手中的云肩、老人们的温情故事,共同构成了社区里的“青春印记”。这场以文化为桥、以服务为纽带的实践,不仅让川剧非遗焕发新生,更让青年学子在扎根社区中读懂责任,用青春力量为社区发展注入持久活力。(作者:林文洁 宋悦)
 
图为实践队员在墙绘前的合照。林文洁 供图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