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二师学子赴阳春支教:双语课堂播撒茶文化种子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茶乡 e 站・书香筑梦”研学实践团于7月10日抵达阳春市河㙟镇,开展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团队聚焦乡村教育短板,以“英语+茶文化”的创新模式,为当地儿童打开一扇了解世界与传承文化的窗口。
破冰互动:从“茶”字开启双语启蒙
“谁知道‘茶’用英语怎么说?”实践团成员叶雨馨在首堂课上抛出问题,孩子们齐声回答“Tea!”的瞬间,教室里充满了活力。这堂以“茶”为主题的双语课,从基础词汇切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联想和动作模仿,帮助孩子们快速掌握“tea bush(茶树)”“tea cup(茶杯)”“tea pot(茶壶)”等词汇。
课堂上,叶雨馨老师还带来了凤凰单丛茶叶,让孩子们通过闻香、触摸和观察,感受茶叶的形态与气味。她引导孩子们用英语描述茶叶的颜色、形状和味道,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学会了词汇,更对茶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情景教学:茶室小剧场里的文化对话
实践团创新打造的“茶室小剧场”成为课程亮点。五组情景对话围绕“以茶会友”主题展开,孩子们分别扮演客人与茶艺师,用英语完成点茶、问询、致谢等互动。“Would you like some spring water or mineral water to brew the tea?”(您想用泉水还是矿泉水泡茶?)“I prefer spring water for its sweetness.”(我更喜欢泉水的甘甜。)这样的实用表达,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理解茶道礼仪的深层内涵。
“有个孩子扮演茶艺师时,特意整理了衣襟才递茶,说这是‘尊重客人’。”实践团成员叶雨馨观察到,这种文化细节的自然流露,远超单纯的语言教学。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英语他们重新认识了家乡的茶文化。
文化深耕:从语言工具到文化自信
课程不止于语言训练。实践团通过“茶史时间轴”展示阳春神仙茶文化的千年脉络,用“一带一路”地图讲解茶叶贸易如何连接世界。这种时空交织的叙事方式,让孩子们意识到本土文化的世界价值。实践团老师表示,之所以在课堂上设置“文化输出”环节,是为了鼓励孩子们用英语介绍家乡名茶。
在“我为家乡茶代言”活动中,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绘制自己心中的“英文茶经”。他们用简单的英语句子介绍阳春白茶、神仙茶等特色茶品,并将作品贴在教室的“茶香角”。这些稚嫩却真诚的文字,成为文化站最受欢迎的角落。
薪火相传:让茶香飘向更远的地方
结课仪式上,孩子们用稚嫩的童声唱出“春茶嫩,秋茶香,英语桥上话家常”的旋律。这场发生在岭南茶乡的教育实验,不仅为乡村儿童打开了看世界的窗户,更在年轻学子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火种。当英语遇上茶香,当传统对接现代,教育的力量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未来。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化“英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模式,开发更多适合乡村孩子的双语教学资源,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通讯员 林晓欣 邓玉婷)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