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感悟红军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赤忱前行,筑梦诗乡”青春向党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赴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娄山关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调研,深入参与了大型实景实战演出《娄山关大捷》的群众沉浸式体验活动,并实地考察了娄山关战斗遗址,此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沉浸式学习与实地调研客观而全面的学习红色长征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遵义会议90周年纪念牌前合影。杨博豪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娄山关大捷》主演合影。杨博豪 供图
在娄山关景区,实践团成员参与了《娄山关大捷》实景演出。该演出由遵义市委、市政府指导,特邀“红色盛典”团队打造,以1935年娄山关战役为历史背景,采用实景实战与舞台艺术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再现了红军娄山关战斗历程。实践团成员叶玉娟、徐田仪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炮火连天的战场氛围,感受红军将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据实践团成员描述:“参演过程中能感受到爆炸的热浪打到脸上,结合演出战争场景和震撼的视听效果真的有置身于当年战场的感觉。”通过沉浸式参演,实践团成员深刻理解了娄山关战役的历史意义,以及毛泽东同志在《忆秦娥·娄山关》中所抒发的革命豪情。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与《娄山关大捷》活动影像。杨博豪 供图
随后,实践团前往娄山关战斗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娄山关位于大娄山山脉中段,素有“黔北第一险要”之称,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场。1935年1月,红军在此取得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奠定了重要基础。在遗址现场,实践团成员实地观察了关口两侧的陡峭山势,切身感受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形。在遗址现场,至今仍保留着部分战壕、防御工事等战争遗迹。并且在西风台、长空桥等标志性地点,实践团成员结合现场地形,详细考察了红军进攻路线和敌军防御部署,成员们对红军选择夜间突袭、迂回包抄等战术运用的精妙之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系统学习了娄山关战役的战略部署与战斗过程。纪念馆内陈列的红军使用过的武器、作战沙盘等实物资料,使成员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年战斗的艰苦卓绝。
图为实践团在西风台合影。杨博豪 供图
图为实践团在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前合影。杨博豪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娄山关战役的历史地位,更通过沉浸式参演与实地考察,深化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新时代青年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未来,实践团将进一步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实际行动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使命。(通讯员:叶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