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广西师范大学学子行——嵌入式智慧平台织就养老助残新图景

    2025-09-05    阅读:
    来源:彭安娜 刘佳乐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速,独居、空巢老人的居家安全与照护需求愈发迫切,传统养老模式难以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的问题日益凸显。8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银龄智护”调研团队专程前往广东省江门市“平安通”居家智慧服务中心,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观摩、深度访谈等方式,系统探究嵌入式智慧平台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成效,为构建更优质的“智慧养老”体系寻找实践样本。
  “从市级平台到社区站点,从需求上报到服务评估,我们通过‘1+7+N’体系实现了养老服务的全域覆盖与高效响应。”在江门市“平安通”居家智慧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调研团队详细介绍了该平台的核心架构。据了解,“1+7+N”体系以1个市级智慧服务平台为“中枢大脑”,纵向连接7个区(县)级服务中心,再延伸至N个社区(村)级服务站,形成市、区、社区三级联动的数字服务网络。不同于传统养老服务的“碎片化”,该体系通过整合政府公共资源、社会市场力量与志愿服务团队,打造了“需求发现—平台调度—线下响应—效果评估”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纵向能快速传达市级服务指令,监督社区执行;横向能联动民政、卫健、应急等部门,遇到老人突发情况,可实现多部门协同救援。”调研团队成员在记录中写道,这种“纵横融合”的机制,让养老服务的精准度与响应速度大幅提升,例如老人拨打求助电话后,平台可通过GPS定位快速匹配附近服务资源,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内。​
  在“平安通”呼叫中心,调研团队现场见证了智慧技术如何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作为整个平台的“智慧大脑”,这里依托智能终端、物联网传感器与大数据分析系统,24小时监测老年人的安全与健康状况。“您好,系统显示您今天还未测量血压,需要帮您联系社区医生上门吗?”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语音交互功能——通过连接老人家中的健康监测设备,平台可实时获取血压、心率等数据,一旦出现异常或老人触发紧急求助按钮,系统会立即自动研判,并调度医护、社区志愿者等资源上门。​
  除了紧急救援,平台还延伸出多元化服务:为记忆力减退的老人设置定时用药提醒,为独居老人提供情绪疏导的心理咨询服务,甚至组织线上书法、合唱等兴趣活动帮助老人融入社会。“不只是解决‘安全问题’,更要关注老人的精神需求,这才是智慧养老的核心。”调研团队负责人表示,这种“科技+人文”的服务模式,让养老不再是“被动照护”,而是“主动关怀”。​
  经过为期一天的实地调研,“银龄智护”团队发现,江门市“平安通”项目通过嵌入式智慧平台,有效缓解了独居、高龄老人的居家安全风险与照护不足问题,服务的可及性、及时性与人性化程度显著提升。“这不仅验证了技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改造能力,更说明多主体协同是智慧养老体系成功的关键。”团队成员分析称,从政府搭建平台到社会力量参与,再到技术企业提供支持,“平安通”的实践为全国智慧养老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长期面临的国情,构建覆盖城乡、可持续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调研团队呼吁,未来不仅需要政策持续支持与技术迭代升级,更需要更多青年群体参与其中,用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为“老有所依、残有所助”的美好社会图景注入青春力量。​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