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流芳·特色中医流派传承与创新实践调研】 薪火实践团新安传薪队参观歙县新安国医博物馆
【薪火流芳·特色中医流派传承与创新实践调研】
薪火实践团新安传薪队参观歙县新安国医博物馆
2025年7月31日,南京中医药大学薪火实践团新安传薪队前往歙县新安国医博物馆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文物参观、小组讨论、对话传承人等活动,队员们深入了解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沿革与当代价值。
新安医学是根植于徽文化沃土上的一朵奇葩,以新安江上游(歙县、休宁、婺源、祁门、绩溪、黟县)为核心区域。始于宋,鼎盛于明清而流传至今。歙县定潭“张一帖内科疗法”,便是其中一支具有代表性的流派。
溯源流光:解码新安医派的千年传承脉络
歙县新安国医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歙县,是我国第一个以新安医学为特色的博物馆,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徽派韵味十足。该馆由“张一帖”第14代传人、国医大师李济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舜华及家族自筹资金建造而成,自2016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后,便成为传承和弘扬新安医学的重要阵地。
活动当天,新安传薪队的队员们在博物馆馆长李梃先生的儿子张一沛的带领下有序参观。馆内藏品丰富多样,共计5000余件,涵盖了新安名医相关著作、医案、字画、遗存实物,以及李济仁家族成员出版的医学著作、祖传医药文物等。在“传承厅”,队员们看到了13位已故“张一帖”传承人使用过的医药用具,其中末药龛作为“张一帖”家族历代传承人的信物,静静诉说着家族医术的传承故事;而家传的清代金丝楠木药箱,更是见证了祖辈们出诊救治的岁月。
参观过程中,张一沛详细介绍了新安医学的发展脉络。新安医学始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名医辈出,在我国医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像明朝四大名医之首汪机、清朝三大名医之一吴谦,均是新安医学的杰出代表;十大医著中,新安医学更是占据三部,其学术成就可见一斑。而“张一帖”家族,从北宋名医张扩起,历经数百年传承,以高超医术和“大医精诚”的精神,成为新安医学家族传承链的典型代表。2019年11月,“中医诊法·张一帖内科疗法”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更是对其传承价值的高度认可。
薪火赓续:张一帖内科疗法的当代创新实践
国医称双馨,一帖传五子。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张一帖”内科疗法第15代传承人各展所长,让古老医术焕发新生。张其成深耕中医药文化传播,以著作与讲座解码医理背后的国学智慧;李艳在临床中创新,首创痹病“寒热三期”疗法,研制“加味清络饮”、“荷娑调胃散”,拓展了疑难病症治疗路径;李梃作为新安国医博物馆馆长,守护馆藏文物并通过展览活化传承故事;李标从跨学科视角为中医发展提供新思路;李梢则以“网络靶标”技术破解经典方剂机制,用现代科研为传统医术注入实证力量。
一帖杏林春暖,新安橘井流香。歙县新安国医博物馆不仅仅是历史遗产的保管者,更是现代新安医学传承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毕竟,真正的传承与创新绝不是博物馆里静态的标本,而是每一代人手中流动的星河。未来,队员们将带着这份恒心与热忱,以精诚之心践行医道,让薪火生生不息。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