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以声为炬,薪火相传!宁大青年用倾听刻录时代回响

    2025-08-21    阅读:
    来源:宁波大学滴水行动之以声传史小分队
          传承是记忆的延续,声音是历史的回响。在岁月流转中,那些承载着奋斗与坚守的故事,正等待被重新聆听。这个夏天,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五老”精神的指示,接力赓续师道精神,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以声传史”小分队的青年学子,以倾听为匙、以记录为笔,穿梭于甬城的街巷之间,用声音唤醒沉睡的往事,让红色基因与师道薪火在新时代的回响中愈发清晰。他们通过寻访老党员、对话教育前辈,开启了一段用声音镌刻历史的实践之旅。
  为了打捞藏在时光里的鲜活故事,小分队成员走进范若明、楼松林、娄亚敏、胡建勇、王存宽等老师的生活,围坐倾听他们的亲历往事。76岁的楼松林老师回忆起1968年作为宁波首批知青戍边垦荒的岁月,讲述中苏边境巡逻时的紧张与执镐垦荒的艰辛,眼神里仍闪烁着当年的坚毅;娄亚敏老师细数数学课堂上的创新尝试,从开设“数学与现代生活”课程到编写教材的点滴,让大家看到教育者的匠心;胡建勇老师聊起恢复高考后求学的艰苦,王存宽老师分享海岛执教的难忘经历……每一段讲述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不同年代的记忆闸门,让团队成员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与师者的初心。
  访谈结束后,小分队立刻投入笔记整理,把录音里的每一段讲述、现场记录的每一个细节,逐字逐句梳理成文字稿。从楼松林老师戍边获沈阳军区嘉奖的具体经过,到娄亚敏老师推动师范课程改革的关键节点;从胡建勇老师强调的“双专业”能力,到王存宽老师口中学院发展的几次重大变革……团队成员反复核对细节,确保文字精准还原老师们的叙述,让那些带着温度的声音,转化为可留存、可传播的文字记忆,成为承载历史与精神的有形载体。
  在整理好的文字稿基础上,小分队以老师们的经历为线索,开始梳理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发展轨迹。从娄亚敏老师回忆的宁波市师范学校变迁,到王存宽老师亲历的“3+1”培养模式创立;从胡建勇老师见证的学院专业调整,到几代教育者共同坚守的师范初心……这些散落在个人叙事里的片段,被团队成员串联成线,不仅勾勒出学院从建校到如今的成长历程,更凸显了师道精神在岁月更迭中的传承,让学院的历史在具体而微的故事中变得生动可感。
  经过一个夏天的实践,小分队收集到多段鲜活的历史记忆,包括戍边垦荒、师范教育发展、教师成长等方面的珍贵故事,形成了丰富的口述史料。
  小分队成员们完成对范若明、楼松林等5位老师的深度访谈,形成几万字的访谈文字稿,涵盖戍边垦荒、师范教育发展、教师成长等多维度内容,为红色故事与教育记忆的留存提供了第一手素材。
  此外,成员们以访谈材料为依据,梳理形成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发展脉络,以师者经历为切入点,清晰呈现学院从建校到改革创新的关键节点,为学院文化传承提供了鲜活的参考资料。
  虽然这个夏天的实践时间已告一段落,但“以声传史”小分队用声音打捞历史的脚步不会停下。那些从老党员、教育前辈口中流淌出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听见、被长久铭记。未来,他们会带着这份对历史的敬畏与热忱,继续寻访、记录、传播,让红色基因与师道薪火在时光流转中始终鲜活,用青春力量让岁月的回响穿透时空、久久不息。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