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宜昌阳光明媚,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踏上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程。团队成员穿过葱郁的街道,来到隐藏在民居中的掬水在工作室,探访有着十余种非遗技艺的屈敏老师,开启了一段与传统手工艺的美丽邂逅。

推开工作室的门,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空间。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陈列架上,各式手鞠作品在光影交错中泛着温暖的光泽。这种"家即是工作室"的独特布局,营造出温馨亲切的艺术氛围,让人瞬间感受到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美妙意境。工作室内陈列着十余项非遗作品,宛如一个小型非遗博物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大小不一、色彩斑斓的手鞠作品。

这些精美的手鞠直径从几厘米到二十厘米不等,表面绣着精美的几何图案,针脚细密匀称,色彩搭配典雅和谐,展现出精湛绝伦的手工技艺。团队成员被这些精美绝伦的手鞠深深吸引,对这些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手工艺品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屈敏老师温文尔雅地向团队详细讲解了手鞠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让队员们对这种古老技艺有了初步的认识。
掬水在工作室虽然面积不大,但处处体现着屈敏老师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和执着。工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制作工具,墙上挂着的手鞠作品展示图,书架上的相关书籍资料,无不诉说着主人对这项非遗技艺的专注与投入。这种充满人文气息的工作环境,让团队成员感受到非遗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