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百色红色基地,传承起义精神!
“触摸着粤东会馆的砖墙,仿佛能听见当年红七军战士们的呐喊,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让我对‘初心’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近日,参与 “重走广西百色红色基地” 社会实践活动的青年队员小李,在实践日志中写下这样的感悟。为期 3 天的实践中,XX 团队通过实地探访、深度访谈、互动学习,在百色这片红色土地上,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 “精神对话”。
此次实践活动,是团队响应国家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 号召的具体行动。百色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红色地标,1929 年邓小平、张云逸等同志领导的百色起义,在此创建了西南首个苏维埃政权,留下了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依靠群众” 的宝贵精神财富。为让青年跳出 “课本学历史” 的局限,团队精心设计实践路线,串联起百色起义纪念馆、粤东会馆、红七军军部旧址三大核心红色阵地。
在百色起义纪念馆,队员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从 “百色风雷” 展区的文物文献,到 “VR 重现起义战场” 的沉浸式体验,系统梳理了百色起义的历史脉络 —— 泛黄的作战地图上,红七军的行军路线清晰可见;锈迹斑斑的步枪旁,附着战士们用过的干粮袋,这些实物与技术结合的展陈方式,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之前在课本上读‘百色起义’,只知道是重要革命事件,今天看到邓小平同志起草文件时用过的钢笔,才真正感受到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的担当。” 队员小张说。
粤东会馆内,实践活动更添 “烟火气”。在起义指挥室旧址,队员们通过角色扮演,重现了当年军事会议的场景;在战士宿舍,大家跟着基地工作人员学习整理老式被褥、系绑腿,体验革命年代的简朴生活。午后的老党员座谈会上,78 岁的老党员黄爷爷分享了父亲参与红七军后勤工作的故事:“当年没有粮食,父亲和乡亲们就把自家的玉米磨成粉,连夜送到前线,战士们说‘有群众在,就有胜利的希望’。” 鲜活的口述历史,让队员们眼眶泛红,也让 “依靠群众” 的起义精神有了更生动的注解。
活动尾声,团队不仅汇总形成《百色红色精神青年传承建议手册》,还制作了 12 条红色主题短视频、8 份手抄报。“我们计划把这些成果带回校园,通过宣讲会、短视频展播等形式,让更多同学了解百色起义的故事。” 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实践不是终点,而是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新起点。
据悉,下一步团队将持续跟踪百色红色基地的优化建设,推动 “青年参与式” 内容策划、新媒体传播等实践成果落地,让百色起义精神在新时代青年中焕发新活力,为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注入红色动力。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