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顾汇涵:初踏铁轨,几缕轻思——山东大学(威海)“青轨新象”调研团与新铁路人开展访谈

    2025-08-27    阅读:
    来源:山东大学(威海)“青轨新象”调研团
 2025年8月24日,青轨新象调研组专员顾博天开展专项考察。此次调研聚焦铁路从业者的职业轨迹与行业情怀,通过深度对话挖掘新时代“铁路人”群体在认知迭代、情感联结及转型适应中的真实状态,为后续研究积累实证资料。
  受访者顾汇涵,2022年通过校招进入铁路系统,从业三年。最初在段内培训机构系统学习规程与设备知识,随后随师傅深入现场,承担巡视、抄表、登记回填等基础性工作。她坦言,选择铁路更多是出于职业稳定与家庭影响,且作为一个新“铁路人”,目前的“铁路情结”相较于前辈们并不是那么的浓,但进入岗位后对“责任”二字的体悟日渐清晰。

  工作方法的转折,发生在首次值守之后。顾汇涵回忆,彼时对判断失误的焦虑最为强烈;随着处置经验与复盘的累积,工作逻辑由“故障发生后处置”转为“基于数据的提前预判”。智能化设备带来温度、负荷等直观参数,系统留痕与任务追踪提升了处置颗粒度,使跳闸、过热等风险得以在萌芽期被识别并前置干预,她也愈发重视预防性维护而非被动抢修。
  在组织生态层面,师徒制构成“隐形安全网”。师傅二十余年的经验帮助其快速跨越新人成长期;倒班制下,未婚的她家庭压力较小,家人给予理解与支持。为稳定情绪与维持判断力,她坚持夜跑与事后复盘,在节奏与方法中重建掌控感。证照体系方面,变配电运行值班员、电力线路工及电工证等构成上岗“硬门槛”,折射出“安全与质量优先”的制度取向。
  展望未来,顾同学希望继续在一线深耕、成长为技术骨干,并对铁路工作生发出一些自己见解,她作为一名女性工作者,提出面向女性职工的工具与防护用品尺寸优化等人性化改进建议;也认为“铁路精神”并未衰微,而是在新技术与新流程中完成内核更新:尊重流程而不僵化,依托数据而不放弃手感,在阵痛中沉淀方法,在稳定中追求进步。
  本次访谈通过与新一代“铁路人”的直接沟通,以微观视角折射行业变迁,为理解青年群体在铁路工作中的职业自觉,提供了可验证的样本与政策参考。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