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纪念是最好的传承

    2025-08-27    阅读: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暑期实践队 蔡子逸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7月15日至21日,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为期一周的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探寻革命先烈足迹,追思民族危亡时刻浴血奋战的英雄,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汲取伟大革命精神,激发青春奋进力量。
  探寻:从辛亥革命陈列中,汲取“开新图强”的革命伟力。
  7月15日至16日,实践队先后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博物馆多角度展示了辛亥革命的背景、历程,再现了近代中国的苦难和武昌起义革命战争场景,让大家身临其“景”。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又称“红楼”),实践队参观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等陈列,感悟到革命先驱们推翻两千年封建王朝,“敢为天下先”开新图强的革命伟力。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种工2301赵思雨感慨道:“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新时代青年要传承革命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图1:实践团队在辛亥革命博物馆门口进行合照刘佳妃摄
  图2:团队成员学习起义时间线刘佳妃摄
  图3:实践团队成员参观博物馆文物许云怡摄
  缅怀:从毛泽东革命决策,领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革命初心。
  7月17日,实践队来到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昌农讲所)和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实践团参观了农讲所常委办公室、医务室、事务处、学生寝室等复原陈列,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详尽介绍,依稀看到毛泽东在此主讲农民问题,推动农民运动发展的身影。在毛泽东故居纪念馆,实践队深入了解了毛主席及其家人在革命时期的生活状况与奉献。陈列的书桌、油灯、手稿等无不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印记,无不映射出在那个风雨飘摇年代中,伟人对中国革命出路的探寻。在研读《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萌芽的分析中,仿佛看到伟人对中国革命“为了谁、依靠谁?”的思考。
     传承:从八七会议和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感悟“久久为功”的革命毅力。
  7月18日至19日,实践队参观了八七会议和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在八七会议旧址,实践队通过文件、照片及复原会议现场,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曲折和“枪杆子里出政权”论断提出的历史背景,理解了八七会议作为党从低谷走向新生的历史关键转折点的重大意义。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通过复原陈列、《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记录》,感受到了党在危机面前的战略智慧与坚韧品格。参观中,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种工2301蔡子逸由衷地说:“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展示着中国革命的曲折,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信念应内化成我们百折不挠、坚定信心、面向未来的乐观从容的独特气质。”
  对话:从纪念先烈的思考中,叩问青春使命担当。
  7月20日至21日,实践队跨馆研学,通过分组汇报辛亥革命与大革命关联性分析、在各场馆进行5分钟红色故事模拟宣讲、设计红色文创产品、制作展播微纪录片等方式,展示实践成果。实践成果展示既是一场实践团队队员的思想大碰撞,也是一次与革命先烈的跨时空对话。“这是一次革命足迹的探寻之旅,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也是一次行走的思政课,让我们真切触摸到红色基因最炽热的脉搏。”团队负责人赵思雨对这次社会实践进行了总结。实践队通过讨论一致认为,对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和纪念就是将先烈的革命精神传承好。纷纷表示,作为华中农业大学的学子、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传承好革命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让青春在传承红色薪火、感应时代召唤、勇担强国使命中绽放绚丽光彩。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蔡子逸
  图片|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全体成员
  排版|
  审核|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