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个闻起来像奶奶煮的汤!"7岁的小宇举起一片甘草,兴奋地朝身旁的小伙伴们挥舞着。6月15日上午,在新都区同仁社区活动中心,二十多个孩子正围坐在长桌旁,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面前摆放的各式中药材。这是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举办的"中医药文化进社区"特别活动现场。"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处处都是中药哦。"主讲人李静讲师拿起一枚红枣,"这个不仅能做汤,还是一味补气血的良药呢。"孩子们瞪大眼睛,不时发出惊叹声。五年级的婷婷好奇地问:"老师,我奶奶经常喝的菊花茶也是中药吗?""问得好!"李静笑着取出干燥的杭白菊,"菊花不仅能泡茶,还有清热明目的功效。你们对着电脑手机时间长了,爸爸妈妈泡一杯菊花茶可是很有用的哦。"
(图一:孩子们积极举手参与抢答)
活动现场,金银花、枸杞、陈皮、山楂等十余种常见中药材被分装在透明容器中,孩子们可以近距离观察药材的形态、颜色,还能轻轻嗅闻它们独特的气味。"哇,这个好像树皮!"8岁的浩浩拿起一块肉桂惊呼道。"这确实是树皮哦,"李静耐心解释,"但它不是普通的树皮,而是肉桂树的皮。你们闻闻看,是不是有熟悉的香味?"孩子们轮流传递着肉桂片,不时有"好像奶茶里的味道""和我家炖肉的香味一样"的评论传来。最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是戥秤的使用。在讲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孩子们尝试用传统戥秤称量药材,体验古代药房抓药的过程。"原来古代没有电子秤的时候,医生是这样称药的啊!"六年级的明明仔细地平衡着秤杆,俨然一副小学徒的模样。
(图二:小朋友闻中草药)
活动中,李静还讲述了李时珍尝百草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神,不时提出各种天真又充满想象力的问题。"老师,古代人是怎么发现这些草能治病的呢?""为什么同样的草药晒干了就能放很久?""我能用这些中药给我奶奶治咳嗽吗?"面对孩子们的提问,讲师一一耐心解答,既传播了知识,又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社区工作人员王女士表示:"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亲手触摸、嗅闻,直观地感受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有的孩子回家后还主动跟家长讨论起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
活动结束时,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份中草药小香囊,里面装有安神助眠的药材。孩子们爱不释手,纷纷表示要挂在书包上或者放在枕头边。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让中医药文化走进更多社区和家庭,让千年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夕阳西下,活动室内的药香久久未散,而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已在童心中悄悄发芽。
作者:苏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