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照亮前路,爱心温暖童程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 通讯员 秦蔡甜
2025年8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走进南京市鼓楼荔枝广场二期,活动室内,空调送出的丝丝凉意与孩子们银铃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在空气中轻轻回荡。这次课程里,有个特别的环节格外引人注目,组织孩子们为解放军叔叔献上歌曲。这样的安排绝非简单的才艺展示,更像是一场润物无声的思想启迪:它能在孩子们纯真的心田里播撒下爱国的种子,帮助他们从小就在心中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进而由衷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
一、热血续军梦,雅韵启童蒙
音乐教室的门刚被推开,便见十几个孩子已整齐落座,安安静静地等着。他们的年龄从七八岁到十三四岁不等,却个个坐姿笔挺,眼神里透着专注。没有追逐打闹,也没有小声嘀咕,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感悄然弥漫。志愿团队成员笑着打了招呼,简单介绍过自己后,问起他们平时爱唱的歌。没想到,一个系着红领巾的男孩马上举起手:“老师,我们能唱《我和我的祖国》吗?爸爸在家经常放这首歌。”其他孩子也纷纷点头,眼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这一刻,大家忽然意识到,这些孩子的生活里,或许早已萦绕着不同于寻常家庭的旋律。他们的父母曾是军人,对他们而言,家国情怀从不是课本上的概念,而是生活中真切的回响。
二、戎装育新苗,弦歌润童心
钢琴前奏响起,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挺直了脊背,歌声洪亮而坚定:“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他们的歌声算不上完美,有的孩子跑了调,有的节奏也不稳,但那份真挚的情感,却让整个教室的空气都变得肃穆又温暖。团队成员还留意到,一个扎马尾辫的小女孩唱到“我最亲爱的祖国”时,眼眶微微泛红;角落里的那个男孩,声音不大,却把每个字都咬得格外认真。
成员不仅逐句教唱,还详细讲解了歌曲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创作背景,让孩子们在学唱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军歌所承载的意义。孩子们热情高涨,用嘹亮的歌声表达着对军人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在最后的合唱展示环节,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和激昂的歌声赢得了阵阵掌声。
三、军旅情长在,童音意正浓
这场活动的价值远超预期,对参与的双方都意义非凡。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里掌握了新技能、学到了新知识,原本单调的暑期时光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而对于以师范生为主的大学生志愿者来说,这次经历更像是一场提前上演的“教学实战”——它为他们日后真正站在讲台上积累了宝贵经验,也让他们在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相处中,慢慢琢磨出传授知识与有效沟通的方法。人们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学方法亦是如此。课本里的理论再详尽,也比不上亲身走进课堂、面对真实学生来得深刻。这次活动恰好给了师范生们这样一个深入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领悟到,很多技巧只有在真实场景里才能真正内化。每个人都在这段经历中收获满满,得到了看得见的成长。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大学生志愿者怀揣着服务社会的信念,主动扎根基层,用自己的力量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添上一抹亮色。这份投身实践的热忱,本身就是对“奉献”二字最生动的诠释。
通讯员 秦雨桐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