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梦为笔,绘爱国华章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 通讯员 秦蔡甜
2025年8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走进南京市鼓楼荔枝广场二期,空调风混着孩子们的笑声在活动室里打着旋。这场以“建军节”为主题的志愿教学活动,不仅是一次音乐技能的传授,更是一场关于家国情怀的思想启蒙,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活动开场,童心齐聚待启蒙
推开音乐教室的门时,志愿者们有些意外。十几个孩子已经端坐在椅子上,七八岁的孩童带着乳牙未脱的稚气,十三四岁的少年已显露出青涩的轮廓,却都保持着近乎一致的端正坐姿。没有寻常课堂的喧闹,没有交头接耳的小动作,只有一双双清澈眼眸里透出的专注,仿佛在等待一场庄严的仪式。成员微笑着打招呼,简单介绍了自己,并问他们平时喜欢唱什么歌。没想到,一个戴着红领巾的男孩立刻举手:“老师,我们能唱《我和我的祖国》吗?爸爸经常在家里放这首歌。”其他孩子也纷纷点头,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那一刻,大家突然意识到,这些孩子的生活里,或许早已浸润着不同于普通家庭的旋律。他们的父母曾是军人,家国情怀对他们而言,不是课本上的概念,而是生活中真实的回响。
二,合唱时刻,歌声饱含真挚情感
当钢琴前奏如流水般淌出,奇妙的一幕发生了:原本还带着些许拘谨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挺直了脊背。像是被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尽管他们的小脸上带着稚气,但一股庄重的氛围油然而生,“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歌声响起时,活动室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变得肃穆而温暖。成员还注意到,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唱到“我最亲爱的祖国”时,眼眶微微发红;而坐在角落里的一个男孩,虽然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咬字都格外认真。
成员不仅逐句教唱,还详细讲解了歌曲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创作背景,让孩子们在学唱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军歌所承载的意义。孩子们热情高涨,用嘹亮的歌声表达着对军人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在最后的合唱展示环节中,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和饱含感情的歌声赢得了阵阵掌声,众人无不为合唱中的真挚感情所牵动。
三、初心不改,志愿精神照亮成长路
这次活动不仅学生学会了许多新的知识技能,丰富了暑假生活。对大学生志愿者也有重大意义,参加的志愿者大多都是师范生,这次教学活动也为他们日后正式迈入课堂教学提供了经验,让成员们懂得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的小孩子相处并且传授知识。实践出真知,很多教学方法光在通过课本学习不够的,这次活动给师范生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深入课堂得机会。每个人都从中学会受益颇多。这场浸润心灵的音乐课,终将成为孩子们成长记忆里的一抹亮色,也会成为志愿者们教育生涯中温暖的注脚,因为他们都在这个夏天懂得,有些旋律,一旦响起,就会刻进生命里,成为永远的回响。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