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以“她”之名实践队走进微山岛中心小学开展“职场‘她’权益生育权保障”调研实践

    2025-09-04    阅读:
    来源:亓连洁 赵欣霖
  7月26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她之名”实践队走进微山岛中心小学,通过与副校长的深度访谈,近距离观察基层学校在女教师生育权保障领域的实践举措与深层思考,为理解生育支持体系的基层落地提供了鲜活样本。
  
  据副校长介绍,该校52名教师中,女教师占比高达60%至70%,是支撑教学工作的主力军。但这支队伍呈现明显的“老龄化”特征,多数教师年龄超过40岁,年轻教师占比偏低,这一师资结构特点为生育权保障工作带来了特殊背景。
  
  在政策落实层面,校方始终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产假、哺乳假、产后岗位调整等权益均按标准兑现,从制度层面为女教师生育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学校每年定期组织教师体检,以健康关怀为女教师生育保驾护航。针对女教师休产假可能引发的教学衔接问题,校方建立了成熟的应对机制:通过提前统筹课程安排、精准调配代课人员等预案,确保6个月产假期间教学进度平稳推进,有效规避了因人员变动导致的教学节奏波动。
  
  “生育不会影响正常晋升,但制度‘硬杠杠’必须坚守。”副校长在谈及职称晋升时明确表示,对于“连续三年班主任”等刚性考核指标,若因产假中断则需重新计算年限。这一规则对全体教师一视同仁,校方认为这是维护制度公平的必要前提。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近年来师资力量的逐步充实,该校已成功破解过去因产假集中出现的师资紧张难题,为生育权保障提供了更坚实的资源支撑。
  
  访谈中,副校长还从社会视角提出思考,特别关注优生优育领域的城乡差异。“城市教师对优生优育知识了解更充分,而农村部分育龄女性的相关意识相对薄弱。”他担忧这种认知差距可能增加智力残疾儿童的出生风险,呼吁社会层面加强对农村地区优生优育的引导与支持。
  
  此次实践走访清晰展现了基层学校在政策刚性执行与人文关怀平衡上的探索:既严格落实法定权益,又通过精细化管理化解实际矛盾。同时,访谈中折射出的师资结构特点、城乡生育认知差异等问题,也为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体系提供了来自教育一线的观察视角,让“以她之名”实践队对生育权保障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姓名:亓连洁 赵欣霖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