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 “数海拾光” 团队调研短视频使用:青年依赖与 “双面性” 认知并存
短视频已深度融入当代青年日常,其对生活的影响愈发受到关注。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数海拾光” 团队开展 “当下社会短视频使用情况” 线上调研,回收 83 份有效问卷(青年群体占比超九成),为青年短视频使用 “画像”,也为理性使用提供参考。
一、使用行为:日均超 3 小时,手机与碎片时间成 “主场”
调研显示,青年平均每天使用短视频时长约 3.34 小时,使用时段高度集中:睡前使用占比 67.47%,成为一天中使用短视频的 “峰值时段”;下班 / 放学后(59.04%)、午休(51.81%)等碎片时间,也被短视频大量占据。
设备选择上,手机以 95.18% 的绝对占比成为首选,电脑(31.33%)、平板(26.51%)仅作补充。“数海拾光” 团队成员分析:“手机的便携性让短视频能‘无缝衔接’进入生活,这既体现了短视频的吸引力,也折射出青年对移动终端的依赖程度。”
二、内容与目的:娱乐、知识双需求,主动探索成趋势
内容偏好方面,搞笑娱乐(74.7%)、知识科普(69.88%)最受青睐,网络游戏(60.24%)、热点资讯(44.58%)等内容也有一定受众。使用目的与之呼应:“消遣娱乐” 以 87.95% 的占比居首,“了解热点”(61.45%)、“学习知识”(48.19%)紧随其后。
更值得关注的是,86.75% 的受访者会主动搜索特定主题短视频。团队成员表示:“青年并非被动接受算法推送,而是会基于兴趣主动‘挖掘’内容,这说明短视频已成为他们获取特定信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重要入口。”
三、影响感知:“赋能” 与 “挤占” 交织,“双面性” 认知清晰
短视频对生活的正面赋能得到广泛认可,“丰富空闲时光” 获 84.34% 受访者认可,“及时了解新闻,提升信息获取效率”(63.86%)、“收获知识,扩大知识面”(57.83%)等也被频繁提及。
但负面效应同样突出:57.83% 的人偶尔因短视频减少阅读、运动等活动时间,56.63% 曾因看短视频熬夜,53.01% 偶尔感觉专注力受影响。在对短视频整体影响的认知中,“利与弊差不多”(53.01%)与 “弊大于利”(53.01%)的比例相当,仅 38.55% 认为 “利大于弊”。
“青年对短视频的‘双面性’有清醒认知,既享受其便利与乐趣,也意识到过度使用的隐患。” 团队负责人坦言。
四、消费与平台期待:价格驱动购物,“去广告”“防沉迷” 成焦点
短视频购物行为上,65.06% 的受访者偶尔通过平台购物,其中 **“价格优惠” 是点击购买链接的核心动因(81.93%)**,主播推荐(26.51%)、内容种草(40.96%)影响力次之。
对于平台改进,“广告减少” 以 73.49% 的占比成为最迫切需求,“内容筛选”(51.81%)、“个人隐私保护”(53.42%)、“防沉迷保护”(47.4%)也备受关注。团队成员分析:“青年希望平台在保持内容活力的同时,优化体验、加强保护,这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多方合力,让短视频成为成长 “助力”
针对调研发现,“数海拾光” 团队从三方面提出建议:
用户:主动设定使用时长上限,善用工具约束,同时丰富线下生活,降低对短视频的依赖。
平台:强化内容筛选,精准推送优质内容;完善 “防沉迷”“去广告” 功能,平衡商业与体验。
社会:学校、社区开展 “数字素养” 活动,引导青年辩证看待短视频;推广线下活动,提供多元休闲选择。
“短视频是数字时代的产物,唯有多方协同,才能让它真正服务青年成长。” 团队成员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青年数字生活,用实践为同龄人提供更多思考。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