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台儿庄寻脉:石闸里的漕运史诗与活态传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应运而生" 实践队解码运河古镇文化基因

    2025-09-05    阅读:
    来源:陈铭爽 姜姝羽

继微山湖湿地生态调研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应运而生" 实践队深入台儿庄古城,以两日半的沉浸式考察,在青石板巷与运河波光间解码这座 "活着的运河博物馆"。团队穿梭于历史地标、民俗现场与水利遗址,完成从文献考据到活态文化的认知跨越,用青年视角重构运河古镇的文化谱系。

晨曦中的古城尚浮着水汽,队员们以运河主航道为轴展开 "文化考古"。在全国唯一的河神庙遗址,明代《河神祭祀碑》的拓片上,"漕艘万艘,赖神护航" 的刻痕仍清晰可辨,队员们通过碑文纪年与祭祀仪轨研究,还原出明清漕运鼎盛时期 "闸官主祭、船商云集" 的盛大场景。闸关署遗址残存的石质基座上,水文刻度与榫卯痕迹如同密码,诉说着古代水利管理 "以闸治运" 的精密智慧。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内,136 件文物构筑起鲜活的商贸图景:"万顺漕运" 的枣木匾额带着航船颠簸的裂纹,"运河茶栈" 的铜制酒旗仍保留着商贩敲击的声响记忆。在运河税史馆,队员陈铭爽对着展柜里嘉庆年间的商运税单凝神:"这张泛黄的纸页上,印花税票的晕染痕迹正是鲁南运河商货流通的毛细血管。" 团队对照《山东通志》文献,首次绘制出 "台庄闸 — 八闸口 — 济宁" 的赋税流通网络拓扑图。

午后的仿古画舫划破镜面般的水面,队员们在 "一河连四湖" 的航道上同步开展调研当画舫停靠古戏台,鲁南皮影戏《运河谣》正在上演 —— 驴皮雕制的漕船在白色幕布上过闸,影人的每一个转折都精准复刻着博物馆藏古船构件的力学构造,而运河大鼓《闸官断案》的唱腔里,陡然拔高的拖腔分明是清代纤夫号子的韵律转世。"看,皮影戏里这个 ' 绞关石 ' 的操作细节,和北闸遗址的绞盘槽完全吻合!" 队员刘一凡惊呼。这种活态传承与文物实证的互文,让团队意识到台儿庄的独特价值:它不仅是凝固的历史标本,更是流动的文化基因库。

次日的北闸遗址考察成为关键突破点。在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勘探区,队员们发现了罕见的 "三代闸坝叠压" 现象 —— 元代木闸的柱洞、明代石闸的燕尾榫槽、清代混凝土闸的钢筋网,像地层般清晰记录着水利技术的迭代史。这些发现与馆藏《河防一览图》的朱砂标注形成铁证,填补了鲁南运河 "闸坝体系演变" 研究的空白。

"台儿庄的每块青石板都在说话。" 队长姜姝羽在调研报告中写道,"我们既要解读石闸里的漕运密码,更要找到让皮影戏唱腔、船闸技术与现代水利对话的接口。" 从博物馆文物到湿地遗址,从文献考据到活态采集,这支团队正以 "空间 — 时间 — 技艺" 三维坐标,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绘制兼具历史厚度与青春温度的调研图谱。当暮色中的运河倒映着古城灯影,队员们镜头里的石闸遗迹与岸边嬉戏的孩童叠成一帧画面 —— 古老运河的文脉,正在这样的凝视中完成代际传递。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