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南师泰红石榴志愿队第二期:携手辉岩民族小学开展书香实践 助布依族学子深植民族文脉

    2025-09-08    阅读: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石榴志愿队
2025年7月2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石榴志愿队联合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好花红镇辉岩民族小学,在好花红书院共同开展“走进叶辛主席,感受书香文化”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以“书香为媒、文化为魂”,组织32名布依族学子沉浸式参与阅读分享、民族语言研习、非遗技艺观摩等多元环节,在追溯地方发展脉络中深化对布依族文化的认知,切实筑牢民族团结思想根基。

活动当日上午,专题阅读环节聚焦“知青与布依群众的共生记忆”展开。志愿队成员结合史料与口述记录,细致讲述1969年叶辛主席赴惠水插队期间,与当地布依族群众一同参与水稻插秧、玉米种植等农耕劳作的日常;重点解析《蹉跎岁月》中“布依山寨互助场景”“节日欢聚情节”等素材的创作原型,让学子感知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情谊。志愿队同步发起“每日15分钟民族读物阅读”打卡计划,推荐《布依族民间故事集》《惠水布依风情录》等书籍,引导学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同时,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

下午的实践行程从“布依语言文明墙”研学开启。在旅游使馆解说员的带领下,学子们逐一观察墙面镶嵌的20余块刻字碎石,上面用“汉布依对照”方式标注了“家人”“学校”“感谢”等日常用语,如“老师”对应布依语“sangs”、“朋友”对应“biangx youq”。解说员结合发音口型演示布依语声调规律,以布依族经典民歌《好花红》的“五句式”韵律为案例,对比分析其与汉语诗歌的节奏差异,阐释“借歌传情、以语达意”的布依文化表达特色。将语言学习与民族传承歌曲相结合,增强学子的语言文化认同感。

进入好花红书院后,贵州贵联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张新春围绕“书院与民族文化传承”展开介绍:2018年叶辛主席牵头创办书院时,特意规划“民族文化展示区”,旨在留存布依等少数民族文化印记。现场展示的叶辛主席使用过的“上海牌”帆布包、煤油灯、“永久牌”自行车等实物,均附有布依群众当年帮助维修、养护的文字说明,见证了知青与布依群众的深厚情谊。在书籍展示馆,志愿队组织学子开展《黔山听语》分段朗读活动,该书收录了布依族“六月六”祭田、“三月三”对歌等民俗记述;同时陈列的苗族银饰、布依枫香染样品形成“多民族文化对话”,志愿队成员还系统介绍了布依族“六月六”的节日详情,是对民族精神的诠释,帮助学子建立“各民族文化共生共荣”的认知。

活动尾声进入非遗枫香染展示品参观环节,让学子近距离触摸本民族传统技艺。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枫香染“取脂—制膏”的前期准备:以当地野生枫香树脂与牛油按3:1比例混合熬制防染剂,这一配方是布依先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智慧结晶。随后详解“画蜡—浸染—脱蜡”三大核心步骤,重点说明蜡刀绘制时如何体现布依传统图案中“螺旋纹”“水波纹”的流畅感——这些纹样源自布依族对自然山水的观察与提炼。现场展出的30余件枫香染作品中,“双凤朝阳”纹女裙沿用传统吉祥图案,耗时200小时完成;枫香染笔记本电脑包、儿童书包则创新性融入现代生活用品形态,让学子直观看到传统技艺与当代生活的融合路径。

此次实践活动的客观积极意义显著:其一,以“文学记忆+实物见证”还原民族交往历史,帮助布依族学子从身边故事中感知本民族文化的厚重与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其二,通过语言研习、技艺观摩等沉浸式环节,将抽象的民族文化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体验,有效弥补乡村民族文化教育中“实践环节不足”的短板;其三,以好花红书院为平台,整合知青文化、非遗资源与多民族文化素材,既推动了布依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又通过“多民族文化并置展示”强化了学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四,志愿队搭建的“阅读打卡”“技艺体验”等长效化载体,为后续民族文化教育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可行路径,切实助力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