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利完成辉岩民族小学“校园篇”支教与好花红书院“书香文化”探索后,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石榴志愿队于2025年8月1日,继续前往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好花红镇,以“发放所需物资,调研民族文化”为主题,开启第三期实践活动。本期活动团队为当地布依族群众送去切实关怀的同时,深入挖掘其民族文化内涵,在实践中续写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正式实践活动前,志愿队率先在物资储藏室进行筹备工作。此前,团队因积极参与LG圆满假期陪伴留守儿童、北京真容基金会“善待行动”陪伴空巢老人志愿活动,成功争取到一批爱心物资,团队决定在这次实践中将这批物资分发给更多有需要的家庭。为确保物资精准覆盖,志愿队成员划分为5支小队,分头开展走访。

在各小队的努力下,此次实践共计走访了54户布依族家庭。在与村民的深入交流中,团队发现当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许多现实困境。年轻一代布依族同胞大多已不会使用本民族语言,很多民族文化传承受阻。一位八旬老人拿出家中珍藏的民族服饰,在志愿队成员协助下穿戴展示,坦言“穿民族服饰的场合少了,但对文化的喜爱与传承的信念不会变”并且现场清唱了一首布依族经典歌曲——《好花红》。

此外,队员们还了解到当地有许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年轻人多在外务工,缺乏对家庭的陪伴。对此,志愿队建议年轻人可以定期利用手机进行视频通话,增进对家庭的关怀,同时呼吁社会可以更多关注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

此次实践,志愿队还专程拜访了两位布依族枫香染非遗传承人。据传承人介绍,为响应国家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政策,积极选择回归家乡,在好花红村设立非遗体验馆与文创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推广枫香染产品——既拓宽了经济增收渠道,也让这项古老技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在文创馆内,不仅有价值上千元、经一针一线缝制的完整布依族服饰,还有融入现代审美设计的枫香染手提包、手机壳、玩偶等文创产品,传统技艺与现代潮流碰撞出独特魅力。

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志愿队成员亲身体验了枫香染制作流程。制作分为两种模式:简单模式即通过皮筋扎紧衣物,用板夹固定图案后浸入染料,三分钟后取出清洗即可完成;复杂模式则需先用金色液体在衣物上勾勒图案,耗时约三小时乃至更久,且金色液体勾勒的图案在后续染色中不会被浸染,能完整保留设计形态。亲身实践让团队成员更深刻地感受到非遗技艺的精巧与传承的不易。

同日,志愿队还与两位越南自卫反击战退伍老兵展开交流。两位老兵分别荣获二等功与三等功,老兵曾为国家热血奉献,退伍后回到好花红镇,在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上继续生活。老兵们的奉献精神深深触动了团队成员,也让大家对“家国情怀”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从物资帮扶的暖心行动,到民族文化的深度调研,再到非遗技艺的亲身体验,红石榴志愿队在第三期实践中,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守护不仅需要挖掘与记录,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此次实践是红石榴志愿队黔南之行的重要篇章,既延续了前两期“助力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方向,更以务实行动为民族地区发展注入青春力量。未来,团队将继续以实践为笔,以热爱为墨,持续深耕民族文化沃土,让传统在时代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