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八十周年,深化青年学子爱国主义与科技创新使命教育,9月2日上午,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青听红色”调研团走进五龙潭抗战主题展览馆,开展“青听红色血脉,矢志科技报国”主题社会实践。调研团通过参观抗战文物、研读历史展陈、对话景区工作者,追溯红色记忆,深入挖掘抗战精神与新时代科技强国使命的内在关联。
以史为鉴:抗战足迹中的家国情怀 在五龙潭抗战博物馆内,调研团成员系统参观了主题展区。馆内陈列的历史文献、战略地图、军民浴血奋战的影像资料,全景式再现了八十年前齐鲁大地波澜壮阔的抗战史诗。锈迹斑斑的军工器械、凝结深情的战地家书,无声诉说着艰苦卓绝岁月里军民同心、共御外侮的智慧与坚韧。调研团成员张玉宁感慨道:“这些无声的展品,正是波澜壮阔历史的具象化身,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不朽印记。身为工科学子,我更感受到科技实力对于守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的基石作用。”
精神洗礼:红色底蕴照亮新时代征程 调研团沿着景区抗战主题文化长廊深入观摩学习,透过珍贵的图文史料回顾峥嵘岁月。结合展板所呈现的宏大历史画卷,团队成员深刻感悟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不屈奋斗的壮烈史诗。展览揭示的不仅是抗争年代的牺牲与磨难,更闪耀着在党的旗帜下百折不挠、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伟大精神,这是我们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强大精神底蕴。团队成员徐占昭深受触动:“抗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那些在极端困境中展现的求索与突破精神,是我们今天面对尖端领域难题、勇闯科研‘无人区’最为宝贵的精神驱动力。”
对话传承:知行合一绘就科技报国图景 实践过程中,调研团与博物馆讲解员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抗战精神如何激发当代青年科技创新使命感”的时代命题。讲解员强调,抗战史已充分证明科技自强之于国家存续的关键意义,而处于新时代的机械工程学子,更应勇担“技术强军、科技报国”的重任。调研团亦与景区工作者亲切交谈,对他们守护红色历史记忆的付出表示敬意。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代表高文龙在交流中表示:“此行让我深刻认识到,流淌的红色基因与攀登科技高峰的志向血脉相通——八十载风云砥砺,我们当以更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高远志向,守护先辈用热血换来的和平沃土与发展成果。”
赓续前行:历史照见青春担当 “青听红色”调研团将以本次实践为基础,深入撰写《抗战精神与科技报国使命的融合路径研究》专题报告,紧密结合机械工程学科特色,积极探索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创新报国使命的有效路径,切实将‘科技报国’的铮铮誓言内化为融入血脉的责任担当。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重温红色历史、叩问时代使命,引导青年学子在历史的深处探寻科技强国的精神源流与时代逻辑,为山东大学“新工科”人才培养铸就了更为坚实深厚的精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