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追足迹,学西迁,悟成长——西安交通大学青松社实践团队赴甘肃开展社会实践

    2025-09-26    阅读:
    来源:唐然、兰鹏飞、谢凯蓉

为了深入学习感受西部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西部大开发的生动实践篇章,思考如何更好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西安交通大学青松社实践团队近日以“追足迹,学西迁,悟成长,在西部大地上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奔赴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市开展实践,团队深入城市社区、田间地头、文化场馆与红色教育基地,以青春脚步丈量时代脉搏,在行走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

第一站:深入民生一线,感悟基层治理智慧

实践首日,团队深入社区民生一线,探寻基层治理现代化密码。在五泉菜市场,队员们与摊主深入学习经营情况,“菜篮子”的价格波动与供应体系中感知民生经济的脉搏。在西湖街道与枣林西社区,队员们深入聆听“急民需、解民困”的基层智慧,体验“线上+线下”融合的便民服务模式,学习领会枫桥经验,与社区工作者围绕“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体系进行深入交流。当晚,实践团队围“如何在服务民生一线传承弘扬西迁精神”为主题,结合校史人物和校友故事开展交流讨论,激发了队员们对在基层一线锤炼本领、服务群众,让“西迁精神”在民生一线绽放光芒的深入思考。

第二站:中山桥畔留步,探寻黄河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次日,实践队伍将目光投向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黄河泵站,队员们实地考察堤坝加固与生态修复成果,系统学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策略。实践团队成员于中山桥畔开展调研,与市民游客畅谈“黄河变清”带来的可喜变化,在交流中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下午,团队步入甘肃省档案馆,在厚重的历史档案中追寻甘肃工业发展与红色记忆的足迹;随后探访读者出版集团,在一本本杂志、一幅幅插画和数字化展陈中,体验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感悟现代化文化传播路径的独特魅力。

第三站:深切回望历史,对话青春使命

9月3日,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日子。实践团队来到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共同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一件件革命文物与历史史料前驻足凝望,重温抗战烽火岁月,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完成与历史的又一次深情对话。当日下午,团队走进兰州大学,与“青马”宣讲团开展西迁精神宣讲交流。两校青年学子围绕“弘扬西迁精神,扎根西部奉献”的主题,畅谈理想抱负,共话使命担当,在思想的碰撞中坚定了努力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青春志向。

第四站:到访天水市南山镇,体悟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

实践后半程,团队转赴“羲皇故里”天水市。在南山花牛苹果基地,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亲眼目睹生态改善与产业振兴如何绘就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化乡村新图景,与基地负责人深入交流了特色产业带动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随后,团队参观伏羲庙,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脉络,了解古老文化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得以保护与传承,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第五站:打卡传统文化地标,探寻文化自信的密码

实践的最后一日,团队登上麦积山石窟,沿凌空栈道细细观摩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绝壁佛国。千年岁月的雕塑与壁画艺术,让队员们深深沉醉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永恒魅力,完成了一次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教育,对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推动文化繁荣在现代中国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感悟与成长:于行走中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五日甘陇行,一生西部情。本次社会实践是一次深刻的国情教育课、一场生动的初心使命课。西安交大青松社实践团队成员用脚步丈量西部大地,用心灵感悟时代发展,深刻理解了“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宏观的战略蓝图,更是体现在高效基层治理、优美生态环境、繁荣文化产业、全面乡村振兴中的具体实践。大家纷纷表示,必将此次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转化为刻苦学习、矢志奋斗的强大动力,传承好西迁精神,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为以青春奉献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字丨唐然、兰鹏飞、谢凯蓉

图片丨谢凯蓉 青松社暑期实践团队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