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联动护银龄!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三下乡实践:让乡镇卫生院更懂老人心
来源: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医暖桑榆 筑梦乡卫” 实践团
当“健康中国”战略的春风吹拂基层医疗阵地,当青春医者的专业力量对接乡村银龄群体的健康需求,一场为期20余天、覆盖徐州5所乡镇卫生院、惠及千余名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实践,于2025年7月在江苏徐州乡镇温情启幕。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药学与检验学院“医暖桑榆筑梦乡卫”实践团,以国家大学生社会实践号召为指引,携专业所长、怀医者初心奔赴一线,聚焦“乡镇卫生院适老化升级”与“老年人就医痛点破解”两大核心任务,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专业守护健康,为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精准调研:15天深度走访,摸清两类群体“急难愁盼”
“要解决问题,必须先找准病灶。”7月15日至30日,实践团创新采用“靶向调研”工作法,针对乡镇卫生院与老年群体两类核心对象,构建差异化调研体系。面向5所卫生院的87名医护人员及管理者,设计涵盖设备配置、流程效率、服务短板等维度的专项问卷,累计回收有效问卷82份,精准排查出“检验设备老化(3所卫生院)”“导诊标识不清晰(4所卫生院)”等共性问题;面对236名老年患者及家属,通过“拉家常式”半结构化访谈,深入挖掘出“看不懂挂号流程(占比68%)”“腿脚不便就医耗时长(占比57%)”“药品标签字太小(占比72%)”等高频痛点,同步收集到“简化就医步骤”“增加贴心引导”等28条民生建议,为后续工作筑牢“问题导向”根基。
调研期间,12名队员分组行动,累计走访卫生院18次,参与医护座谈6场,跟随家庭医生入户随访23户,全程记录老年人从挂号、就诊、缴费到取药的全流程体验。“有位张大爷拿着缴费单来回跑了三趟,就是找不到对应窗口”“李奶奶因为看不清药品服用时间,差点漏服降压药”——这些一线观察到的真实场景,被队员们详细记录在《调研日志》中,成为破解问题的“金钥匙”。

深度驻点:3天沉浸式体验,解锁卫生院“破题密码”
基于前期调研成果,实践团将新沂市高流镇中心卫生院作为“解剖麻雀”的样本,开展为期3天的深度驻点行动。8月5日,队员们刚抵达新沂,便连夜整理200余条调研数据,赶制出包含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图文版健康手册;8月6日至8日,队员们化身“导诊员”“跟诊助手”,全程跟随老年人体验门诊流程,亲眼见证“候诊椅无扶手,老人起身困难”“智能挂号机操作复杂,老人望而却步”“医生专业术语过多,老人听不懂医嘱”等实际难题。
“我们模拟70岁老人的视角走流程,才发现台阶高度、标识字体大小这些细节,对老年人来说都是‘拦路虎’。”实践团成员王同学的话,道出了驻点体验的核心价值。通过沉浸式观察,团队梳理出12项亟待优化的具体问题,为后续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了“第一手依据”。

暖心服务:N项便民举措,让银龄就医“少跑腿、更暖心”
调研的终点,是服务的起点。实践团将调研成果转化为一系列“接地气、能落地”的便民举措,用专业与温度化解老年人就医难题:
“卡通指南”解困惑:针对老年人“不认字、看不懂流程”的问题,绘制包含挂号、就诊、缴费、取药环节的卡通版就医流程图,用“太阳图标标注晨服药品”“月亮图标标注夜服药品”,搭配简洁文字说明,让流程一目了然;
“健康守护”送上门:开展“银龄健康筛查”行动,免费为156名老年人测量血压、血糖,检出高血压患者42人、血糖异常者28人,现场用“少吃腌菜控盐”“晨起慢起身防头晕”等“大白话”给出健康建议,并建立健康档案;
“设施优化”提建议:模拟老年人就医全流程,发现候诊椅缺扶手、导诊牌字体模糊、缴费单信息冗余等8类问题,当场与卫生院负责人沟通,提出“加装扶手”“简化缴费单信息”等具体改进方案,其中3项建议当天即被采纳;
“贴心标识”强底气:印制500份大字版、高对比色(黑底黄字)的《就诊指南》,明确标注“有困难可寻找穿黄马甲的实践队员”,安排专人在门诊大厅提供引导服务,累计帮助89名老年人完成挂号、缴费操作。
成果落地:4大类长效方案,为基层医疗留下“可持续答卷”
“实践不是‘一阵风’,要让服务持续惠及更多人。”实践团在汇总分析5所卫生院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形成《乡镇卫生院银龄就医现状分析报告》,量化呈现“设施适老性不足(76%卫生院存在)”“智能设备使用障碍(83%老年人反馈)”等共性问题,并提出四大类“可操作、能落地”的长效改进建议:
1.设施“适老化”改造:在候诊区、卫生间加装扶手,门诊大厅铺设防滑垫,更换大字版药品标签,用图文结合的导诊牌替代纯文字标识;
2.流程“便捷化”优化:保留人工挂号、缴费窗口,设置“银龄服务专窗”,安排专人协助老年人操作智能设备,缴费单仅保留“姓名、项目、金额”等关键信息;
3.服务“人性化”升级:要求医护人员用“大白话”解读医嘱,主动帮助老年人填写就诊表单,定期发放大字版健康手册,建立“医生-家属”沟通机制;
4.机制“常态化”保障:在卫生院设立“银龄就医意见箱”,每月收集反馈并公示整改进度,建立设施改造台账,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此外,实践团还将卡通就医指南、适老服务话术、健康科普知识等内容,汇编成《乡镇卫生院银龄就医服务手册》,免费赠送给5所合作卫生院,为基层医疗留下“带不走的服务指南”。截至目前,已有3所卫生院启动适老化改造,2所卫生院开设“银龄服务专窗”,惠及老年人超300人。
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是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以专业践初心、以服务担使命”的生动实践,更是高校助力基层医疗发展的“连心桥”。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模式,组织师生常态化扎根基层,用药学、检验等专业力量破解乡镇医疗难题,让“医暖桑榆”的温暖持续传递,为守护乡村银龄群体的健康幸福贡献高校力量!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