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在烟火湘地倾听基层的声音

    2025-08-21    阅读: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朱素晨、刘菲

七月的湖南,热浪笼罩着三湘四水,在这片被骄阳炙烤得有些晃眼的土地上,漾翅法律实践团队的第七小组在7天内踏遍16个县城,深入基层,完成了1600余份问卷的收集。

 

我们的调研对象,覆盖了从青春正盛到白发苍苍的各个年龄。我们选择走进人堆里、站到太阳下,主要依靠线下评分表的发放、一步一脚印的实地走访,以及和民众面对面的访谈,去倾听那些散落在市井深处的真实声音。这一路并不总是顺畅的——我们曾因浓重的方言哽在耳边,彼此“鸡同鸭讲”而急得抓耳挠腮;也曾被湖南七月如火的骄阳晒得汗流浃背;更多的经历是,在直截了当的摆手和“没空”“不填”中被拒绝,站在街头相视苦笑,然后默默反躬自省:是不是我们的方法太生硬?是不是他们根本没听懂?

接连“碰壁”之后,在组长的召集下,我们围在一起开了个小会。你一言我一语,把挫折摊开、揉碎,再慢慢拼接出新的方法。我们学“乖”了,也学活了——不再机械地念题目、勾选项,而是学会了倚在门边、蹲在田埂,跟他们“唠家常”。我们说张三李四的故事,讲邻里纠纷怎么解的,拿他们身边真真切切的例子,去解释一条条看似冰冷的法律条文。

没想到,这一“唠”,就把话匣子彻底打开了。大叔放下手中的秤杆,愿意跟我们吐槽两句市监管理的不便;纳凉的大妈摇着蒲扇,说起派出所出警速度时眼睛亮了;老伯甚至拉着我们讨论起法院诉讼流程该怎么改进更省心……他们嘴里的“不满意”“挺好哒”“要是能……就更好了”,不再是问卷上孤零零的分数,而变成了滚烫的、沾着泥土、带着呼吸的真实对话。

也正是这些七嘴八舌、夹杂着笑声与抱怨的碎片,让我们真正触摸到了法治建设在这片土地上的真实脉搏——它不只凝聚在汇总表格的数字和图表里,更藏在老百姓柴米油盐的烦恼里、托付于他们一句句朴素的期盼中。

这次辗转多地的三下乡,是一堂鲜活的实践课,让我们无比真切地体会到:法律的精髓,从来无法被全然禁锢于教室的四面高墙或厚重的书本扉页之间。它的生命,在于应用,在于跋涉,在于最终能否切中时代与人心的脉搏,化解老百姓生活中那些具体而微的、实实在在的困顿与难题。

回首望去,那三伏天里浸透队服的汗水,那因方言隔阂而彼此焦急的沟通,那一次次遭遇直白拒绝后的失落与自我反思……所有这些曾看似艰难的瞬间,都已沉淀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最珍贵的财富。它们共同在我们身上刻下了一个永恒的烙印:无论未来我们走向何方,身居何种法律职位,都绝不能忘却我们脚下这片滚烫的土地,绝不能背离这真实、粗粝却无比生动的人间烟火。我们必须永远保有倾听的能力,俯下身去,才能听见来自基层最原汁原味、未经修饰的声音——这,或许正是我们此行所探寻到的最大意义。

而在追寻这份意义的旅途上,能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相遇、相知、并肩作战,又是何其有幸的馈赠。我们共同经历了人生中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带着任务深入街头巷尾,第一次在陌生的乡亲面前尝试打开话匣,第一次为收集到一份有效问卷而击掌雀跃。相机的快门声,定格下无数难忘瞬间,尤其在那落日的余晖将天边染成暖金色时,我们尽管疲惫,脸上却都洋溢着纯粹、灿烂的笑容。我们故事的开始,源于一个夏天恰逢其会的相遇,但我们的情谊与共同的追求,绝不会随着活动的落幕而走向天各一方的终点。

我们都笃信,漾翅团队与这片深厚灵动的湖湘大地的故事,绝非终章。待得明年夏日风起,这支未完的乐章,必将被更多怀揣法治理想的漾翅小鸭们,共同谱写出新的篇章!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