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展曲园风采,助学子逐梦——开篇:以温度破题

    2025-08-25    阅读:
    来源:李东岳
  
  
  【开篇:以温度破题】
  
  七月骄阳似火,"曲园七秩·薪火承韵"实践团携七十年校史荣光走进三所高中,用一场场有温度的宣讲,在800余名高三学子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当泛黄的老照片与现代实验室的光影在PPT中交织,当支教日记里的字迹与活动策划书的墨香在讲台上流转,曲园精神正以青春的方式完成跨越时空的传承。
  
  一、匠心锻造:让历史会说话的PPT工程
  
  团队以"历史纵深+现实图景+未来图景"为架构,打造出会呼吸的宣讲载体。校史板块中,成员们从档案馆127卷年鉴中提炼出关键节点,将建校初期的茅草校舍与如今的国家级实验室并置呈现,配合校友捐赠的1956年课桌实物照片,让"学而不厌"的校训具象化。硬件设施展示突破常规,采用"晨昏四时"拍摄法:清晨6点的图书馆开窗瞬间、正午实验室的阳光折射、傍晚操场的晚霞余晖、深夜自习室的灯火通明,28张精选照片构建出立体校园图景。
  
  成长案例库建设堪称"青春博物馆",收集的12位学子案例包含:连续3年支教的18本工作日志、组织万人讲座的37版策划书、管理班级的200余条考勤记录。当这些带着岁月温度的原始素材出现在PPT上时,台下响起阵阵惊叹。"原来优秀不是遥不可及"的感慨,成为宣讲现场最动人的注脚。
  
  二、协同攻坚:构建精密运转的宣讲系统
  
  面对三所高中截然不同的校情,团队创新实施"一校一策":针对巨野一中住校生特点,将宣讲调整为晚自习时段,采用"15分钟精华版+互动答疑"模式;为牟平育英艺术中学定制"艺术生升学路径"专场,邀请美术学院师生现场展示创作过程;在石家庄十七中设置"学科体验角",提供儒家文化VR体验设备。
  
  物资保障组打造"移动宣讲站":定制可折叠校史展架、配备双备份投影设备、准备200份"校庆盲盒"(内含校徽书签、论语金句卡)。安全保障方面,制定"三级应急机制":5分钟内可调用的备用车辆、10分钟响应的医疗支持、30分钟完成的行程报备流程。8次全流程演练中,团队将宣讲误差控制在90秒以内。
  
  
  三、青春对话:在双向奔赴中完成精神传承
  
  当PPT翻至"曲园十二时辰"页面时,石家庄十七中教室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张由12张延时摄影拼接而成的图片,记录了从晨读到夜习的完整校园生活。互动环节中,56只手同时举起的问题,让宣讲团成员不得不三次延长答疑时间。一位女生在纸条上写道:"看到学姐的竞赛获奖证书,我突然不怕数学了。"
  
  宣讲效果超出预期:问卷调查显示92%的学生"对曲园产生强烈向往",87%认为"获得了清晰的大学规划路径"。更令人欣喜的是,3所高中主动提出建立"优质生源基地",曲阜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评价:"这种带着青春温度的宣讲,比任何招生手册都更有说服力。"
  
  薪火永续:在实践育人中书写青春答卷
  
  这场持续23天的宣讲之旅,让团队成员收获了超越任务本身的成长:资料挖掘组练就了"在故纸堆里找金矿"的本领,语言表达组掌握了"把学术语言转化为青春话语"的技巧,后勤保障组懂得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真谛。正如团队日志所写:"我们不仅是校史的搬运工,更是精神火种的传递者。"
  
  如今,宣讲团已建立"案例动态更新机制",将本次收集的500余份反馈融入新版PPT。未来,他们计划开发"曲园精神"AR导览系统,让更多青年在科技赋能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支平均年龄20岁的团队用行动证明:当青春遇见传承,便能迸发出照亮时代的璀璨光芒。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