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江利民,河海汇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一)调研背景
红色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根基,水利事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响应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的号召,结合河海大学水利学科优势,“皖江利民 河海汇流”实践团队以“青春实践悟初心,水润红心担使命”为主题,于2025年7月14日-15日赴安徽省桐城市开展以“水脉即血脉”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推动红色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实现成长与服务双向赋能。
(二)调研目的
1. 精神培育:引导队员感悟桐城红色文化,缅怀英烈,将红色基因内化,树立“铭记历史、赓续血脉”的信念,增强时代责任感。
2. 专业实践:促进水利理论与基层实践结合,通过工程观摩、专家对话,解决“理论脱离实际”问题,深化对水利行业的认知。
3. 社会服务:面向社区普及节水护水知识,宣传水利成就,提升公众水资源保护意识,助力桐城水利与生态文明建设。
二、调研概况
(一)调研时间与地点
时间为2024年7月14日-15日,地点涵盖安徽省桐城市烈士陵园、东关社区、鲁峰山水库及桐城市水利局,覆盖红色教育、社区服务、工程一线与行业交流四大场景。
(二)调研团队与形式
团队以河海大学水利及管理相关专业学子为主,由指导教师统筹。采用“实地走访+社区宣传+工程观摩+专家座谈”形式,兼顾精神学习与专业实践,实现“学思行”统一。
三、调研内容与过程
(一)烈士陵园红色教育
实践首日,团队怀着崇敬之情抵达桐城市烈士陵园。在烈士纪念碑前,成员们肃立凝视,聆听讲解员讲述陵园的历史沿革与桐城籍英烈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一段段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此次瞻仰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更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红色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宝贵财富。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必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将这份忠诚与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肩负起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责任。


(二)东关社区节水宣传
同日下午,团队前往东关社区开展“水润红心”主题宣传。在社区服务中心,队员搭建站点,从三方面开展工作:
1. 宣讲水利成就:用通俗语言介绍我国重大水利工程、水资源调配及防洪抗旱能力提升等成果,增强居民对水利事业的认同。
2. 普及节水知识:结合生活场景讲解实用技巧,如:
① 淘米水二次利用
② 缩短淋浴时间,收集预热冷水冲厕
③ 安装节水龙头
④ 避免长流水
⑤ 餐具先刮残渣再浸泡清洗
⑥ 洗衣机满负荷运转,少衣选低水位
⑦ 洗衣废水沉淀后冲阳台 / 卫生间
⑧ 浇花用雨水或废水,早晚时段浇灌
⑨ 厨余垃圾不倒入下水道,分类投放
⑩ 减少洗洁精用量,选环保清洁剂
⑪ 公共场合随手关紧水龙头,反馈漏水问题
⑫ 外出关闭家中总水源,避免水管破裂浪费等,从日常引入深层,说明当地节水紧迫性,引导“爱水惜水护水”意识。
3. 发放宣传手册:手册含节水图解与政策摘要,方便居民查阅分享。
居民参与热情高,主动咨询用水难题,队员耐心解答,获社区与居民广泛好评。
(三)鲁峰山水库工程观摩
次日,实践团队深入桐城市水利工程一线,前往鲁峰山水库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在水库负责人的引导下,队员们实地考察了水库大坝、溢洪道等核心设施,并详细了解了水库在规划建设、材料选择、施工技术难点、长期运行维护及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关键信息。身临其境的观摩和一线技术人员的细致讲解,让书本上的抽象知识变得鲜活具体。队员们更深刻领悟到水利工程背后所蕴含的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水利局专家座谈
7月15日下午,团队一行来到桐城市水利局,与总工程师梁工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交流以桐城市水利发展概况为基础,重点探讨了地方水治理中多部门协调机制的运转、水利法规政策在基层的更新落实以及长期治水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梁工结合鲜活案例,生动阐释了跨部门协作在解决复杂水问题中的核心作用。另外,队员着重询问了梁总工作为全国优秀党员,奋战水利第一线的红色精神。这场与行业专家的深度对话,为队员们叩开了水利行业实践的大门。它要求从业者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更需要拥有统筹全局的系统思维、有效沟通的协作能力以及灵活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实践智慧。
四、调研成果与收获
(一)理想信念更坚定
红色教育让队员深刻理解“三个来之不易”,“铭记历史、赓续血脉”成为共识,坚定了“以青春之我建青春之国”的信念,明确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
(二)专业认知与能力提升
水库观摩实现理论与实践衔接,队员读懂了课本中的工程原理;专家座谈填补基层水利认知空白,明晰系统思维、协作能力的重要性。社区宣传则锻炼了沟通表达与组织能力。
(三)社会服务见成效
社区宣传覆盖百余名居民,发放手册80余份,提升了居民节水意识,填补社区节水宣传空白,体现高校学子服务基层的担当。
五、总结与展望
(一)调研总结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国情社情教育课,更是一堂深刻的专业认知与实践能力提升课。它有效搭建了青年学子连接理论课堂与社会大地的桥梁,极大地增进了同学们对水利行业发展现状、挑战与未来趋势的理解。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水利事业的生力军,必须将红色精神内化为不竭动力,以更加扎实的专业素养、更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更加开阔的系统思维,投身到国家的水利建设和生态文明事业中,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才。
(二)未来展望
队员将以红色精神为指引,补专业短板,提升素养;团队计划整理资料、校内分享,并与桐城相关单位建立长期联系,共造新高;未来成员将投身国家水利建设,以工匠精神与奉献精神,为水安全与水利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