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探秘绿能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生以创新实践叩响能源转型之门

    2025-08-28    阅读:
    来源:张楠、伍文香、高镇东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下,高校实验室成为孕育绿色能源创新的摇篮。近日,广西师范大学的10 名师生走进学校新能源实验室,开展为期 10 天的绿色能源发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前沿实验探索、数据模拟分析等方式,为绿色能源发展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前沿实验:触摸绿能科技脉搏​
在新能源材料研发实验室,化学专业大三学生吴悠正小心翼翼地操作着高温烧结炉,对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进行热处理。“我们希望通过调整材料配比,将电池转化效率提升 1 - 2 个百分点。” 吴悠一边记录实验数据一边介绍。团队成员们分组开展工作,有的在测试氢能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有的利用光谱仪分析储能材料的光吸收特性,整个实验室充满忙碌而严谨的氛围。​
在储能系统模拟实验室,计算机与能源专业的学生联合开发了一套微电网储能调度算法。“我们将风、光、储、荷等数据导入模型,通过算法优化储能设备的充放电策略,以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团队成员周宇指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曲线说道。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他们反复进行模拟实验,不断调整参数,经过上百次的测试,终于使微电网在极端天气下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

跨学科协作:碰撞创新思维火花​
此次实践打破学科壁垒,鼓励不同专业学生协作攻关。物理学专业学生负责设计实验方案,工程专业学生进行设备搭建与调试,经济学专业学生则从成本效益角度对实验成果进行评估。在讨论生物质能转化效率提升方案时,各专业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催化剂来提高热解效率,但这可能会增加成本,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可行性。” 经济学学生提出的观点,让大家对实验方向有了新的思考。​
实践期间,团队还邀请了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并与企业工程师进行线上交流。“专家们分享的实际案例,让我们意识到实验室研究与产业应用之间的差距,也为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改进方向。” 团队队长孙明感慨道。​

实践收获:点燃绿能探索热情​
“当看到自己参与研发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在模拟光照下成功发电时,那种成就感难以言表。” 实践结束后,学生李婷在总结会上分享道。通过此次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专业技能,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绿色能源发展对国家 “双碳” 目标实现的重要意义。​
广西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绿色能源科研实践的机会,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助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未来,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学子将带着在实验室积累的经验,继续在绿色能源领域探索前行,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青春力量。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