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7月7日,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钳’力无限”团队前往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通过探访盱眙龙虾博物馆、盱眙叶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盱眙许记味食发展有限公司、盱眙小龙虾全球交易中心,深入调研盱眙龙虾产业从养殖到流通、从品牌到创新的全链条发展,探寻该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核心路径,全面了解其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
生态养殖筑基:稻虾共养破解“生态-经济”双难题
“稻虾共养的关键,是让水稻和小龙虾‘互相成就’。”盱眙叶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学成向团队介绍,该模式从根源上避免了水稻种植中的农药使用,小龙虾排泄物可直接为水稻施肥,确保水稻“绿色无污染”;与此同时,水稻遮挡阳光、净化水体的特性,又为小龙虾营造了优质生长环境。目前,公司已构建起从虾苗养育、饲料种植到智能检测的完整生产体系,在产业发展中持续带动当地就业。李学成自豪地说道:“高峰期时,基地需要70到80名工人,相当于直接带动80人实现就近就业。”一亩田实现“稻+虾”两份收成,这种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创新模式,成为盱眙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品牌延伸破圈:调料创新拓宽产业价值边界
“如果说龙虾是盱眙的‘肉体’,那调料就是它的灵魂。”在“盱眙老字号”盱眙许记味食发展有限公司,经理胡斐的一句话,点出了盱眙龙虾品牌长盛不衰的核心密码。“要让‘盱眙味道’走出盱眙,就得跟着市场变。”胡斐向团队讲述,企业发展中先后完成三次关键突破:将受众从餐饮业拓展至家庭用户,满足消费者居家烹饪需求;从人工配料升级为机械化生产,保障调料品质稳定与产能提升;从线下门店销售转向直播宣传,借助新媒体扩大品牌影响力。这种以创新性思维驱动的品牌延伸,让“盱眙龙虾”不再局限于餐桌,更走进了万千家庭的厨房。
全球流通增值:交易中心打通产业“最后一公里”
盱眙小龙虾全球交易中心内,来往货车穿梭不息,运转的分拣机器与忙碌的工人交织出一派蓬勃景象。“分拣是保障龙虾品质和流通效率的关键环节。”交易中心招商主任魏黎浩带领团队走进商铺,直观了解龙虾货运分拣流程。魏黎浩在采访中介绍到,盱眙龙虾产业已完成从产品、品牌到服务的三次转型,当前正聚焦深加工领域,通过生产龙虾酥、龙虾酱等产品提升附加值。交易中心的繁忙景象,不仅展现了龙虾流通环节的高效运转,更印证了盱眙龙虾产业向“高附加值”升级的坚定步伐。
产业史诗印证:从街头小吃到乡村振兴支柱
在盱眙龙虾博物馆,团队通过展品资料、连续多届龙虾节的珍贵影像及逐年攀升的经济数据,读懂了盱眙龙虾产业的“逆袭史”——从最初的街头小吃,逐步成长为撑起当地经济半壁江山的支柱产业。而这一跨越背后,是品牌战略驱动下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是科技赋能的创新实践,更是盱眙人“向丘陵要出路”的奋斗成果。
“盱眙龙虾的‘钳’力,不仅是小龙虾的螯钳,更是当地人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力量。”团队成员张卜月的感悟,道出了此次调研的核心收获。通过本次实践,团队不仅见证了盱眙龙虾产业在生态养殖、品牌创新、全球流通等环节的突破,更深刻认识到品牌战略、技术创新、完整产业体系对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未来,团队将持续传播“盱眙品牌”与“盱眙精神”,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