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茶”是三江侗族自治县独特的日常生活习惯,也是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追赶国家非遗保护政策的脚步,焕发民族非遗新面貌,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国民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贡献青年学生保护非遗的创新力量,广西师范大学茶韵三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于2025年7月3日至4日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进行“三江打油茶”的实地调研。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文旅局的推荐下,团队成员首先来到了三江文化馆非遗股,同非遗股股长就有关非遗以及三江打油茶方面的内容进行采访。在采访对话的过程中,非遗股股长为团队进行的细致的解答与耐心的讲解,回答了团队成员的疑问。同时,团队成员也在采访之中了解到了目前三江非遗工作缺乏专业负责的人才,传播策略以及手段不够新颖,专项资金不足等一系列非遗工作的现实问题。另外,非遗股的股长也为团队成员介绍了三江打油茶目前已有的体验馆的商业模式、油茶融合创新产品等三江打油茶的一些新发展。在与三江文化馆非遗股股长的交谈之中,团队成员体会到了非遗保护工作者为打油茶等三江非遗所做出的努力,并从中获取了对今后的研究非遗实际保护工作及三江打油茶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思路。
(图为团队成员对文化馆非遗股股长进行采访)
结束了同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对话,团队成员来到了三江侗族博物馆。在博物馆的参观游览过程之中,团队成员看到了古时三江人民采茶的竹篓、煮茶的铜壶、打茶的工具等文物。这些拥有历史痕迹以及尘土的物件,无不向团队成员展示着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着天然的种茶条件。三江人民在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地种茶、泡茶、打茶,传承下来悠久的“吃茶”历史,表现出三江人民对于油茶的钟爱情感。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三江侗族博物馆)
次日调研旅程,团队成员来到了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江川小学,在校长李晓雪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深刻感知到了三江打油茶融于学校教育的浓郁氛围。在与李晓雪老师的对话中,她向团队成员说道:“三江打油茶在三江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三江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食品。三江打油茶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很平常,但并不平庸,包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学校平时开展的打油茶活动中,我们也会将三江打油茶之中的文化内涵教授给孩子们,让他们不仅会吃油茶,还会体味打油茶其中的侗族文化。”结束采访后,团队成员同江川小学的老师同学们在学校独特的油茶活动室一起围着火塘,探讨三江打油茶。在对话之中,小学的孩子们告诉成员们自己参与“百家宴”活动之中打油茶项目的愉快心情,以及自己在平常日子里吃油茶的美味搭,同时也让团队成员了解到了油茶“先苦后甜”的吃茶顺序以及独特的人生道理。在江川小学的旅程中,团队成员见识到三江打油茶深入三江人民生活程度之深,也了解到三江打油茶融入国民教育的新需求以及方向。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油茶活动室)

(图为成员们同老师学生对话)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调研最后,团队成员们来到三江的街头小巷,对于当地的三江人民进行街头采访。在与三江民众的聊天对话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他们大都以油茶作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必备食品,甚至有些人会在一天内吃四到五次的油茶。一位老人说道:“油茶是我们每天都吃的东西,如果一天不吃,都会感觉到不舒服的。”在关于三江油茶的创新发展之中,市民们也表现出支持的热情:“油茶好像只是在三江或者广西境内被人知道,如果能将三江油茶传到省外,让其他人所知、吃到三江油茶那就再好不过了。”在不同民众的交谈之中,团队成员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了三江油茶对于三江人民不可缺少的重要性,以及民众对于三江油茶创新发展、向外推广的乐观看法。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街头采访)
中国人从几千年前就开始饮茶,而三江侗族自治县却孕育出了不同于传统饮茶的独特方式,彰显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接下来,茶韵三江调研团队会将此次三江实地调研所了解的现实情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为三江非遗打油茶探索出在商业发展、宣传方式、文化教育等多方面新的发展路径,促进三江打油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让三江油茶香飘万里。
作者:龙枳夷 杨秀清 骆千盈 彭子珊 唐栩辽